• 会员
    姓名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行的内容,每个汉字跟周易八卦的符号来源有相通之处。科学证明,任何一种学术都是有其规律可寻的。姓名学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幅人生轨迹图。一个人名字的好坏,关系到人一生的荣枯成败,那其他各行各业的命名、运作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很有意思吧?那么,您对自己的名字满意吗?是否也想为自己的宝宝或企
    民俗文化15.7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拥有14年五国五馆履职经历的资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国等地担任外交官期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自己的海外亲历亲见汇集成书。在该书中,袁南生依凭白纸黑墨,带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韦的“悠感文化”,拉美苏里南和美国旧金山的“罪恶文化”,跟您一起对比中国人的“乐感文化”,许多事实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各国文化21.9万字
    5.2万人气
  •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开始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从何而来?日本从唐代中国学了什么,又没学什么?为什么说不了解佛教,学习日本文化寸步难行?《源氏物语》是不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茶道为什么兴盛于日本,而不是中国?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究竟好在哪里?基督教为什么没有能征服近代日本?什么契机让浮世绘传到欧洲,并深深影响了梵高?
    各国文化10.5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中收录了基础汉字三百余字,著录其在甲骨文中的诸多原形,对它们的源头进行构造分析、释义、例文解析。通过作者简洁明了的论述,读者可以直观思考汉字的源流、嬗变,理解每个由笔画、偏旁部首等构成的汉字在字形和字音、字义上的联系,体会汉字背后蕴含的实际的人事物、抽象的感官情绪,深入由汉字组成的文字文化体系,感受古代中国的物质、观念、精神。
    文化研究14.7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什么样的茶杯宜香,什么样的茶杯适手?什么样的茶杯宜在夏季使用,什么样的茶杯又适合冬季?有能改变水质的茶器吗?高温烧造的原矿紫砂壶为什么可以一壶通杀六大茶类?一个适手且美的茶器,仅仅是适手且美吗,有无其他的含义?器以载道,道传籍器,当人类生物的需要开始向着文化的需要转变时,茶器就逐步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其物虽微,这一路上它体现出的却是人类科技的进步,载着的是对传统之“美”的传承。作者通过对茶器的鉴赏与
    文化史9.1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在《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
    中国文化36.7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吴晓波作品中最为个人化、人间感最强的一部佳作。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画作,构成了除文字之外的另外一条叙事线。《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
    地域文化10.3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中国文化3.3万字
    5.1万人气
  •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雅克·巴尔赞就萌生了撰写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头,但被一位长者劝阻了。那位长者认为,这位年轻人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写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建议他把写作计划推迟到80岁之后。巴尔赞听从并且履行了那位长者的意见,在自己85岁的时候,才开始文化史写作。此时的巴尔赞早已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了。几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巴尔赞的文化史巨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
    文化史73.7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与诗词曲一样具有高度文学性和美学意义,而它的实用性则是诗词曲所无法比拟的。春联增加喜庆的增加节日气氛,婚联赞颂婚姻的美好,寿联祝愿老人长寿,挽联则寄托对逝者的缅怀。
    中国文化13.1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著作里告诉我们:暴力其实在减少,我们正生活在历史上特别和平的时代。他以暴力水平为标尺,用“六大趋势”重新归纳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并展示了大量数据资料和上百幅图表,量化了暴力减少的趋势。平克认为,解释暴力减少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五种心魔”和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四位善良天使”,以及这些内生的心理机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人性并没有改变,但诸多有利的外生力量(如政府组织、
    文化史61.2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随笔14.9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传统服饰也在此行列,特别是随着汉服及古装剧的热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传统服饰的好奇与探求的欲望也在增加。然而不少影视剧为了美观,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也就是说,最直观表现在我们眼前的“古装”实际已经不是真正的古装了。真实的古装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本书将向读者讲解有关传统服饰的知识。作者通过古代服饰、近现代服饰、妆容饰品、衣料工艺、影视剧中的古装等五个部分,用幽默的语言
    文化研究14.3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
    中国文化29.8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作者在日本留学、工作的31年中,有机会接触到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立体的日本社会和各种阶层的日本人,发现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太一样。这“不一样”,体现在时间观念、暧昧文化、伙伴意识、待客之道等诸多方面。而正因为这些不同,也使得不少人难以理解日本人做事的习惯与规矩。《日本人的性格》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日本人内敛、从众、忠诚、谨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内涵,希望能够让读者朋友
    随笔15.8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全书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墨子》一书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堪称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观点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学习。《墨子全鉴》典藏版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加以精校
    中国文化16.7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鲜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书籍提到的知识;“奇”就是不一般,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的事物;“趣”既是兴趣,也是趣味,是人们想看、愿意看的东西。另外,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把数千字甚至数万字才能阐述清楚的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纲挈领,让读者在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中国文化47.1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
    地域文化20.4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文化史16.8万字
    5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
    中国文化20.5万字
    5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