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二〇一五年春之卷/总第17卷)
更新时间:2019-07-23 10:15:09
封面
版权信息
更名前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核”的界说标准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核”的考察依据
三 在批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内核”的凝聚
四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看其“内核”的延伸
参考文献
在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马克思后学对文艺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之特性的思考
一 不同关系维度中的文学与艺术
二 社会心理与日常生活
三 情感结构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四 趣味与惯习
五 在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
参考文献
汉语研究应当在“兼综”的基础上“创新”——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 中外融会,认识人类语言本质的同一性与具体民族语言特质的差异性
二 古今沟通,认识汉语自身的系统性与古今语言的承继性
三 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相结合,坚持语义、语法、语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四 理性思维与具象思维兼容,注意语言“约定俗成”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说“撵、撚、蹨、趁、捻”
一 撵与撚
二 蹨与趁
三 撚与捻
结论
余论:由以上汉字关系看相关的训诂材料
参考文献
合肥话中的助词“[t□]”
一 “t”的分布
二 “t”的功能
余论
参考文献
霸州方言两字组轻声前的变调现象
一
二
三
四
五
参考文献
说“烹饪”——兼谈词语结构研究在词汇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 “烹”
二 “饪”及“烹饪”
- APP免费
结语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读《清人别集总目》零札——以李金藻等十三人为中心
- APP免费
一 李金藻(第1册,第797页)
- APP免费
二 李宗言(第1册,第799页)
- APP免费
三 李葆光(第1册,第821页)
- APP免费
四 邹永修(第2册,第966页)
- APP免费
五 张弘弢(第2册,第1130页)
- APP免费
六 张同书(第2册,第1133页)
- APP免费
七 陈中岳(第2册,第1264页)
- APP免费
八 钱溯耆(第2册,第1840页)
- APP免费
九 高凌雯(第2册,第1929页)
- APP免费
十 唐乃霈(第2册,第1955页)
- APP免费
十一 黄劭(第3册,第1992页)
- APP免费
十二 黄式叙(第3册,第2013页)
- APP免费
十三 廖桂贤(第3册,第2362页)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后”世情小说?——析南词《绣像金瓶梅传》对原著小说的接受
- APP免费
一 稗官为传奇蓝本
- APP免费
二 南词《绣像金瓶梅传》的形式考察
- APP免费
三 南词对情色内容的取舍
- APP免费
四 南词《绣像金瓶梅传》的世俗化倾向
- APP免费
五 潘金莲:被高度风情化的女人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金瓶梅词话》的淑世意识
- APP免费
前言
- APP免费
一 “齐家”遗言:西门庆纵欲身亡之后
- APP免费
二 “无父”之家:儒家父权宗法断裂的隐喻
- APP免费
三 家国新生:《金瓶梅》的淑世意识——代结语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毛诗》的政教化阐释与中国文化的政教化——评王长华、易卫华《〈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刘震云小说的新世纪转型
- APP免费
一 刘震云小说创作的四次转向
- APP免费
二 从《一腔废话》到《手机》:新媒体批判转向
- APP免费
三 从《我叫刘跃进》到《一句顶一万句》:走向日常叙事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当代“鲁郭茅巴老曹”与文学经典化——从程光炜、陈歆耕的论争谈起
- APP免费
一 文学史秩序
- APP免费
二 经典化的程序
- APP免费
三 经典建构中的学者
- APP免费
余论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周作人笔下的北京风土
- APP免费
一
- APP免费
二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孙犁抗战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民族突围主题
- APP免费
一 多层面“互文本”技巧与群体突围主题的展开
- APP免费
二 对“叙事性”的规约与个体突围主题的展开
- APP免费
三 运用“网格化”叙述策略使双重突围主题交响变奏
- APP免费
结语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文以载道”价值观念演化中的“文”“道”之辨
- APP免费
一
- APP免费
二
- APP免费
三
- APP免费
四
- APP免费
五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论荷尔德林
- APP免费
一
- APP免费
二
- APP免费
三
- APP免费
四
- APP免费
以“迻译/释译/创译”取代“直译/意译”——翻译方法概念的更新与“译文学”研究
- APP免费
一 “直译/意译”方法论概念的缺陷
- APP免费
二 作为平移式翻译的“迻译”
- APP免费
三 作为解释性翻译的“释译”
- APP免费
四 作为创造性翻译的“创译”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东方主义范式的转换与当代中国东方学的建构
- APP免费
一 传统东方语境:“东方主义”二元论范式
- APP免费
二 现代西方语境:赛义德后殖民批评范式与理论纠结
- APP免费
三 当代“后东方主义”语境:反思中国东方学学科建设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东方文学”术语探析
- APP免费
一 西方的“东方”
- APP免费
二 中国的“东方”
- APP免费
三 作为方法的“东方”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国学与《易经》
- APP免费
一 “国学”的原初意义与转换
- APP免费
二 “国学”的准确理解与三个层面
- APP免费
三 国学之源头——《周易》
- APP免费
纪昀朱墨批校《玉台新咏》补述
- APP免费
一 版本补录
- APP免费
二 价值重估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全明词》杨士聪词补遗及其文献价值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明录(1914—1929)
- APP免费
一 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学界初啼
- APP免费
二 对“Psychoanalysis”的翻译
- APP免费
三 对精神分析的理论介绍和研究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赵树理小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接受困境
- APP免费
一 作家群体的接受状况
- APP免费
二 预设读者与实际读者的脱离
- APP免费
三 报纸杂志的舆论导向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序言
- APP免费
断代文学史撰写的多种方法——从徐朔方、孙秋克的《明代文学史》谈起
- APP免费
征稿启事
- APP免费
内容简介
更新时间:2019-07-23 1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