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用语言想象世界
新诗的自由与志趣——在中国现代诗歌语言与形式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随代变,诗歌亦然——在中国现代诗歌语言与形式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凤凰涅槃”:一个经典意象建构的历程
文本的结构和意义的生成——洛特曼的结构诗学
从现代诗的意象看“诗人所为何事”
现代汉诗与现代汉语
刍议诗性语言与现代诗歌
诗歌怎样反诗歌
语言欧化与中国新诗的自我建构
现代汉语虚词与胡适的新诗体“尝试”
诗歌文本结构、形式规范及其“标高”
用语言拿住这世界:影像时代诗的功能随想
在叙事中发现诗——对中国新诗叙事理论发展的粗略考察
当代诗歌:语言、语象与意象
色彩·形态·生命——简论“历史物象诗”文本的语言特征
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语类运用和语象采集特色的学理透视
中国新诗的旗意象
- APP免费
变迁的知觉模式与现代诗歌——以梁宗岱和卞之琳为例
- APP免费
自由与秩序
- APP免费
新诗:呼唤自由的精神——对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几点思考
- APP免费
说的比唱的好听——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研究
- APP免费
从“唱”到“说”——论朱自清新诗音乐性观念的转变
- APP免费
节奏的魅力——林庚新格律诗实验对传统的再发现
- APP免费
论新诗自由和秩序的混乱
- APP免费
中国新诗的两副面孔——自由与格律
- APP免费
前驱者的探索
- APP免费
有机的形式之寻求——与古典文本对话
- APP免费
陈敬容翻译波德莱尔诗歌九首:词汇及翻译策略选择
- APP免费
诗歌的属性与汉语的属性——周作人对于现代汉语诗歌可能性的诠释
- APP免费
远取譬与鲁迅对冯至的评价
- APP免费
“白话”:从黄遵宪的口语到胡适的国语
- APP免费
白话诗与“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想之奠基——以胡适1910~1917年的探索路径为中心
- APP免费
从穆旦到昌耀:新诗的语言质感论略
- APP免费
穆木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众化”探索——兼谈革命诗歌的形式问题
- APP免费
汉语中的萨福
- APP免费
重识中国新诗的“革命”与“现代”——《漳河水》的“诗法政治”和“神话修辞”
- APP免费
当代诗人的寻求
- APP免费
数位语境下的台湾当代诗
- APP免费
有故事的地方——当代中国诗歌的都市构图及其诠释意义
- APP免费
无限承接的温柔——梁秉钧诗学的香港角色
- APP免费
论顾城的诗歌
- APP免费
读于坚的《高山》
- APP免费
为“杂诗”的存在寻找可能——论西川1990年代的形式探索
- APP免费
1980年代中国“实验诗”中的“汉风”
- APP免费
余光中《乡愁》的广义修辞学阐释(纲要)
- APP免费
从“崛起”到“漂流”——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研究
- APP免费
试论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语言策略
- APP免费
当代诗坛的长篇杰作——简论《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
- APP免费
新诗写作疆域的开拓——论臧棣的系列诗
- APP免费
西部牧羊人瞳孔中黯淡的灯盏
- APP免费
在难以祛魅的世界理解经验、语言和现实——论刘洁岷的诗
- APP免费
“口语写作”与“个人化写作”的误区——朦胧诗后先锋诗歌考察
- APP免费
先锋诗歌语言的惯性机制与多层次状态——以“地下”诗歌、“今天”诗歌和“第三代”诗歌为例
- APP免费
20世纪末现代汉语诗歌语言问题研究述评
- APP免费
悖论式生存与失败美学——论昌耀1990年代的诗
- APP免费
张枣诗歌语言的现代性与汉语性
- APP免费
词语抛下我们不管——张枣诗歌语言试验初探
- APP免费
在语言与时代的表现之间
- APP免费
“80后”诗歌:在成人与成熟之间
- APP免费
散文诗与网络诗歌
- APP免费
21世纪台湾散文诗之书写现象——以2001~2010年“年度诗选”为例
- APP免费
散文诗语言特征刍论
- APP免费
散文诗与中国新诗传统
- APP免费
语言形式的自由与内在情感的律动——论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语体特质
- APP免费
汉语新诗的小逻辑——重思《野草》的位置和潜能
- APP免费
网络诗歌语言的俗与雅——博客情色诗的语言伦理学考察
- APP免费
略论“网络诗歌”的语言问题
- APP免费
后记
更新时间:2019-11-18 16: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