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法治中国研究”编辑委员会
“法治中国研究”总序
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代前言)
论反腐败与渐进式改革
一 要充分认识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二 改革是否助长腐败
三 克服腐败的途径
历史“遗产”与转型期的腐败
一 必须正视的三大历史“遗产”
二 “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
三 人文衰则制难立
四 以创制改制来消解旧体制的弊端
腐败产生复杂原因的哲学思考
一 探讨作为个人消极腐败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二 认识发生在某些部门、某些地方的集团性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 认识发生在我国现阶段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我们可以从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的角度来分析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一 当前反腐败面临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
二 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三 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
集体腐败探析
一 寻租与腐败行为
二 集体腐败的内在主观原因
三 从制度上遏制集体腐败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成因探析与对策建议
一 成因探析
二 对策建议
反腐败与中国法治品格的塑造
一 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二 在反腐败过程中塑造中国法治的品格
三 刚性法治能力的形成
贯彻十五大精神,开创廉政建设新局面
一 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二 当前腐败产生的体制原因
三 深化改革,清除产生腐败的体制条件
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一 标本兼治必须从严治标
二 标本兼治必须着力治本
不发达国家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
一 腐败的影响分析
二 腐败成因探讨
三 对策研究
法治与反腐倡廉
一 法治的根本目标及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保障权利和制约权力
二 腐败滋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权力的滥用,其本质危害就是践踏权利
三 反腐倡廉的根本措施和最有效途径就是坚持法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
依法治国方略与为人民服务宗旨
一 依法治国方略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法律化、制度化的体现
二 依法治国方略是保证国家公务人员永葆人民公仆本色的有效措施
三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论依法惩贪的策略选择
一 对“重刑惩贪”的反思
二 依法惩贪要在“去其为恶之具”
三 立法及有关建议
论法律对行政的综合化控制
一 行政法的理论源头
二 传统行政法的控权方式
三 控权的准确含义
四 行政权力始终需要控制的缘由
五 “平衡”与控权的关系
六 现代行政法是综合控权法
七 综合控权观念作为“理论基础”符合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
中国廉政的道德基础及其法制化
一 传统中国廉政道德基础的特质
二 社会转型与中国廉政道德基础的现状
三 中国廉政道德基础的法制化
法治观念与廉政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 以法为本,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 以法为“度”,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 依法办事,是廉政建设的关键
法制建设与文化选择
反腐败之本:约束公共权力
一 何谓“腐败”
二 反腐败与约束公共权力
三 社会转型与公共权力腐败
四 通过约束公共权力反腐败的重要性
关于权力分解与制约的理论思考
一 权力分解与制约的必要性
二 限制权力的措施及理论的特点
三 权力分解与制约的基本原则
四 权力分解与制约的思路
权力制约机制的法律思考
一 在我国研究权力制约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 权力制约及其与“权力制衡”的区别
三 对我国理论界关于权力制约几种思路的评析
四 对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的一点思考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权力缺席与权力失约
一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权力缺席现象及其成因
二 法律中的权力缺席与权力失约
三 克服权力缺席与注重公法建设
权力制约与廉政建设
一 权力的特性与权力腐败
二 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
三 完善立法以制约权力
四 加强对权力行使的法律监督
五 推进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
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选择机制相结合: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 建立企业经营人才市场选择机制是党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
二 社会中介机构是党选拔国有企业干部的重要载体
三 经营责任制和年薪制是党监督考核国有企业干部的重要手段
论以法治官
一 依法治国的实质在以法治权、治官
二 为什么治国重在治官
三 治官的主体与方略
四 治官要靠法治
公务员性犯罪与“色”腐败惩治法
引言
一 只以官吏为犯罪主体的性犯罪
二 官吏犯其他性侵害罪加重处罚
三 我国刑法相关缺陷及反省
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
一 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防止腐败的必由之路
二 政务公开对于反腐败的重要意义
三 完善政务公开的法律制度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要走向法治化
一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势在必行
二 树立经济行政法治观念是政府行为走向法治化的先导
三 要严格区分政府的双重法律角色
四 尽快制定《商事主体法》,禁止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经商
五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应严格限制到五个层次
六 经济行政权的行使要遵守法定、效率、公平、人权尊重四原则
七 禁止行政权力非法侵害商事权利
八 禁止经济行政机关黑箱作业,切实把经济行政行为纳入全社会监督之下
九 滥用经济行政权的法律责任要到位
十 尽快确认和加强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十一 要加快经济立法步伐,建立健全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
十二 当前政府机构改革要依法有序地进行
“小政府、大社会”与廉政建设
一 “小政府、大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逻辑
二 “小政府、大社会”与权力腐败社会控制
三 “小政府、大社会”是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
论司法腐败的制度性防治
一 何为司法腐败
二 司法腐败何以久治不愈
三 司法腐败的制度性防治
四 结语:司法通过法治化走向清廉
司法制度改革论纲
一 司法改革的必要性
二 现行司法制度的结构性弊端
三 司法改革的目标
四 制度设计
五 改革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体制
论法院制度的改革
一 建立独立的法院制度[2]
二 改革法院体制
三 改革审判制度
四 提高法官素质,强化对法官的约束
五 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诉讼制度
改革司法体制 实现依法治国
一 为什么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二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
三 与司法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
法治国家与法官文化
一 法官文化的科学界定及分类
二 现代法治呼唤法官文化
三 重塑我国法官文化的构想
地方保护主义与制度创新
一 地方保护主义与利益追求
二 地方保护主义与社会支持
三 地方保护主义与制度短缺
四 地方保护主义与制度创新
地方与部门保护主义的表现及对策研究
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研讨会综述
一 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 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以法律和制度遏制腐败
三 司法体制改革与廉政建设
四 人事、行政制度改革与廉政建设
五 权力监督制约与廉政建设
以史为鉴,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索引
再版后记
内容简介
更新时间:2019-10-11 16: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