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盐(第2卷)在线阅读

光与盐(第2卷)

李可柔 毕乐思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传记历史人物15.1万字

更新时间:2018-12-29 11:09:14 最新章节:封面及正文图片资料来源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中介绍的这些人物在国家遭受外国侵略之际,致力于维护中国社会,坚忍地回应时代挑战。他们的价值观和他们所服务的机构,为重建中国社会以促进战后中国复兴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贡献。本书介绍的这些人士不仅以他们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更以他们的人格品德祝福了他人。我们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和激励。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12-01 00:00:00
出版社:找到啦环球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可柔 毕乐思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战国三杰”的大赢家德川家康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从人质起家,一步步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四十年的蛰伏,他等死织田信长,等走丰臣秀吉,终成战国大赢家!十余年的深耕,不仅为现代日本奠定基础,更让日本使节走遍全世界!德川家康的逆袭人生,到底做对了什么?这本书给你答案。
    (英)A.L·萨德勒传记17.3万字
  • 会员
    他在官商之间游刃有余,于清末风云跌宕的天下大势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富甲天下的商贾奇人,品尽了盛衰荣辱,尝尽了生死情义,他用一生的智慧书写了官道与商道的不尽传奇。
    陶涛编著传记7.8万字
  • 会员
    一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生平事迹与思想体系的传记作品。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剖析,展现了孔子从平凡走向伟大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对于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本书从孔子的出生背景讲起,详细描绘了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逐渐成长为一位博学多才、德高望重的学者。孔子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高广深传记9.3万字
  • 会员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作为理念先驱,他强调“仁义”,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他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本书以丰沛的诗性和饱满的激情描写了中唐一代文学大家、被后人誉为“百代文宗”韩愈的传奇人生。通过对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的描述以及与作者穿越时空的对话和
    邢军纪传记30.7万字
  • 会员
    焦裕禄,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背后,不仅记录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岁月,而且承载了一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可歌可泣的成长历程。本书以宏大的视野、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思考,生动还原了有血有肉的焦裕禄形象,深刻揭示了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对广大青少年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青年、好少年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陈广西编著传记11.9万字
  • 会员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家世,却凭借不懈奋斗,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著名清史专家林乾、迟云飞研究曾国藩二十余年,积累深厚,本书基于扎实的史料,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一
    林乾 迟云飞传记43万字
  • 会员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家世,却凭借不懈奋斗,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著名清史专家林乾、迟云飞研究曾国藩二十余年,积累深厚,本书基于扎实的史料,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一
    林乾 迟云飞传记21.8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解读白居易流传千古的诗歌,还原了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他耿直、高洁的品性和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引领读者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人格品性、理想抱负和文学成就。作者文笔优美,融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展现了一幅中唐时期的社会历史画卷。
    纪云裳传记9万字
  • 会员
    北宋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创立了宋代理学重要分支“关学”。与程颢、程颐的“洛学”并称,是十一世纪后期影响力最大的学派之一。他提出“气化万物”“民吾同胞”等哲学观点,提倡社会改革,重视社会教育和家族组织,还观察自然现象,提出“月绕地,地绕日”等科学观点,比欧洲早数百年。苏轼、邵雍、司马光、朱熹、王阳明、王夫之、谭嗣同、钱穆等古今学者名人,都对张载有过极高的评价,甚至直接继承、发扬他的思想。通
    邹贺传记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