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三卷):盖尔芒特那边在线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第三卷):盖尔芒特那边

(法)普鲁斯特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小说社会65.2万字

更新时间:2017-08-08 11:24:59 最新章节:第147章 注释(20)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品牌:译林出版社
译者:徐和瑾
上架时间:2011-04-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译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法)普鲁斯特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外的天回镇为背景,围绕邓幺姑、罗歪嘴、顾天成三人的恩怨爱恨展开。邓幺姑渴望成为成都的富太太,却因家境所迫嫁给了杂货店掌柜蔡兴顺。蔡兴顺的表哥罗歪嘴是袍哥头目,常来店铺,与蔡大嫂渐生情愫并私通。罗歪嘴带回一女刘三金,刘三金骗光顾天成钱财,临走还撮合了罗歪嘴和蔡大嫂。顾天成遭此打击后投靠“洋教”,借八国联军剿灭义和团之机陷害罗歪嘴,罗歪嘴被迫逃亡……小说围绕蔡大嫂的命运和情感轨迹展
    李劼人小说13.6万字
  • 在某年的放牧转场中,莽撞自大的年轻牧人那仁的一头母牛在路上产犊,艰难地生下了“小妖”——一头长着一双不祥的人眼并且有智慧、能思考的公牛。小妖的母亲因为生小妖而大出血,被那仁毫不留情地抛弃。小妖为自己的母亲流泪悲伤,为自己的族群深感失望,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无比沉痛的思考,并对那仁产生了复杂强烈的仇恨。在不断出走又被寻回的过程中,它渐渐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不在过去,而是为了当下与未来。而对那仁来说,和这头
    索南才让小说11.5万字
  • 会员
    生命太小,容不下她。首位逝后被追授普利策奖的天才女作家的小说绝唱,20世纪女性觉醒的疼痛标本。
    (美)西尔维娅·普拉斯小说12.4万字
  • 他把烫水缓缓倒在我的脚上,好像在做一个实验。小时候,前院的木槿花都是红色的。墙上钉着爸爸画的作息表,学习、午休、吃饭、祈祷、睡觉的时间都各有配额。从二年级到五年级,每次犯错,爸爸都让哥哥和我去折树枝。我们总会选择松树,因为它的树枝比较有韧性,不像石梓和鳄梨的枝条打起来那么痛。但这次,浴室里并没有树枝,只有一个用来煮开水的绿壶……别人都说,爸爸是最正直勇敢的人。尼日利亚政变时期,爸爸在报纸上发表社论
    (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小说14.1万字
  • 《月亮与篝火》是意大利作家切萨雷·帕韦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小说,首次发表于1949年。弃婴“鳗鱼”厌倦了在美国的闯荡,回到意大利北部乡村寻找失去的童年,却意外了解到故乡在法西斯占领时期的残酷往事,意识到他所追寻的故乡早已破碎。无尽的怅惘中,他再次踏上旅途。
    (意)切萨雷·帕韦塞小说8.6万字
  • 《逃婚》以九十年代初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姑娘李晓红为追求自由与爱情勇敢逃婚的故事。李晓红本要为弟弟换亲,却不甘心命运的安排,毅然逃离家乡前往龙城。在龙城,她与赵其磊相互扶持,同时与富二代马明杰展开了一段曲折的恋情。然而,马明杰的家庭极力反对他们在一起,加上高佳佳的介入,使得这段感情充满波折。李晓红在爱情与事业上历经重重困难,多次被辞退工作。赵其磊始终陪伴在她身边,两人感情逐渐升温。最终,李晓红在周海
    梦笔生花小说31.7万字
  • 会员
    比《第二性》更超前的女性主义宣言。雌雄同体,感受世界。引领21世纪中性风审美时尚,这部先锋女性文学让伍尔夫成功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15.3万字
  • 会员
    《沧城》是阿措原创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沧城,一座云南横断山脉褶皱中的小城,曾经的滇西北粮仓、茶马古道重镇,充斥着来自中原的儒家文化和边地神秘的乡野民俗。书中流露着滇西北群山间独特气息与小县城市井烟火。沧城出了一件大事,仙婆子死了。大家奔走相告,而“我”童年的鬼魅幻梦就此醒来。《沧城》也正是从这位真假难辨的神婆之死,引出滇西北小县城里的芸芸众生——一辈子不婚的“斋姑娘”,为了家庭生计独自走马帮
    阿措小说11.2万字
  • 会员
    韦特海默的厄运在于,就在他经过莫扎特学院二楼三十三号房间的时候,格伦·古尔德恰好在那里弹奏《哥德堡变奏曲》,在弹所谓咏叹调。韦特海默后来把他的经历讲给我听,说他站在三十三号房间门前,听着格伦演奏,直到咏叹调结束。当时我就明白了,这是怎样一种惊骇。这部独白体小说记述了三个人对钢琴演奏的艺术追求与不同的人生选择:一个成为奇迹,一个沉落,一个转向他路。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小说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