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识在线阅读
会员

文言常识

张中行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3.9万字

更新时间:2019-01-05 08:24:56 最新章节:第三节 参考读物的利用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文言要不要学,虽见仁见智,未得共识,但只要念及古代文化中存无数宝藏,且文言大有益於思维与想像,则创造条件,想想办法去掌握它,应说是明智之举。《中学图书馆文库:文言常识》分为文言概说、文言的结构、文言的文体和时尚、文言的辞章等六章,每章有简明的理论,有切合而生动的实例,学习文言过程中必须扫除的词汇语法及名物等方面大小障碍,借助对这些常识性专论的认真钻研,当不难一一克服。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4-06-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布尔乔亚,或曰中产阶级,曾被描绘成现代人生活乃至思想变革的标杆。如今,布尔乔亚的人格化身似乎面临着全球化地断裂、衰退和萎缩。中产的幻象正笼罩于时代的焦虑中。面对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的错乱,人们不禁会问:究竟何为布尔乔亚?布尔乔亚原初的“理想”是什么?布尔乔亚是随着现代社会兴起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也体现着一种文化、格调和趣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历史进程,而且也为欧美文学留下了独特的韵律与节奏。
    (意)弗朗哥?·?莫莱蒂文学1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立场态度等问题;其他作家篇涉及创造社元老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从其作品以及
    黄淳浩文学27.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涉及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报章为中心;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关“大众传媒”的;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类型特征;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等。
    陈平原文学22.6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杜桂萍 陈才训主编文学27.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小说与诗歌为研究范畴,探讨了阿拉伯当代文学话语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界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将阿拉伯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并重,对现代性、身份认同、跨界、杂糅、性别政治等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论题在
    余玉萍文学34.1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研究雪莱在中国现代文学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以1905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刊载的雪莱画像为起点,讨论雪莱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译介者中所突出的特质和呈现的观点,以此考察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之关系。
    张静文学29.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将教学和学习中常见的文学术语进行整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了连篇累牍的枯燥同时满足了文学爱好者的基本需求。该书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并得到犹他州立大学的吉姆·罗杰斯(JimRogers)教授的鼎力相助。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关桂云文学8.3万字
  • 会员
    具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审美与历史视域》,主要围绕文学的“审美”与“历史”展开论述,文学之所以未曾被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覆盖,“审美”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理由。而强烈的审美愉悦诉诸感性,但审美经验不仅是几件艺术作品带来的心理潮汐,而且可能转换为另一种历史认知。当然,所谓的历史认知包含不同的视角与观念。审美的介入就是与这些视角与观念形成积极的对话,这个对话过程就是一
    南帆文学30.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重绘了现代抒情诗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叙事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傅华文学2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