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周易解密在线阅读
会员

文王周易解密

张家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37.3万字

更新时间:2019-08-23 19:22:30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者认为周易是史书,写“商周社会之变易”,写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立意灭商,即“亶父翦商之旨意”。文王继承祖父遗志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策略,与商搏斗终身,“姬昌革命之宏议”。最后由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完成灭商兴周的历史任务。所以,周易是“西周建国之演义”,是“西周腾飞之羽翼”。它描述了商周两个政治集团百年的斗争,是“商周智慧之博弈”。商周是奴隶社会,奴隶是社会的生产力,商朝大批屠杀奴隶,活人祭天,活人殉葬,千万奴隶死于无辜,激起奴隶反抗,奴隶全国大逃亡,社会陷入混乱。周人出法律“有亡荒阅”保护奴隶,废止人殉人祭。两地形成鲜明对照,周易就写“奴隶处境之迥异”。周人的胜利,正确对待奴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周易成书于商末周初,客观地记录了灭商兴周的历史事件,所以说它是“西周史料之补逸”。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分为“经学研究”“版本校勘”“专人专书”“儒学新论”“域外汉学”等六部分,收录了《丧屦形制考》《荀子对孔子正名论的逻辑化发展》《佚诗考》《关于的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单疏抄本流传考》等文章。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哲学31.3万字
  • 会员
    研究中国哲学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客观的、历史的、文本的取向,一种是主观的、现代的、创造的取向。本书无疑属于前者。书中异于前人之解,乃为疏通文本的需要,而非借题发挥的产物。本书作者坚持以经释经、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诠释原则,在广泛研读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前人的诠释分歧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认真辨析,于前人旧说去粗存精,于己立新说详明其故,自成一家之言。
    于述胜哲学22.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展现了老一代学人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汤一介哲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儒家经学为重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学典籍版本、校勘研究,以及书评、前沿问题探讨等,围绕《儒藏》点校整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以及不足进行研讨,为今后古籍整理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哲学33.2万字
  • 会员
    湛甘泉是与王阳明齐名的明中叶硕儒,但长期以来,对湛甘泉思想的研究远不及王阳明深入,与湛甘泉在明代的学术地位很不相称。本书以“生”为中心,全面探讨湛甘泉思想,以期呈现湛甘泉思想的独特面貌,给予湛甘泉应有的学术地位。
    马寄哲学34.1万字
  • 会员
    十三经是塑造中华民族基本性格的最主要经典。为方便当代国人整体把握儒家经义,本书主要以八字韵诗形式,对《十三经注疏》等儒家经典基本义理进行内在整合,并力图呈现其原汁原味,目的是使更多国人具备必要的国学学养,内在确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故本书亦可称为“经学入门初阶”。实望国人一编在手,儒经大义朗然于胸,而后自可深入经藏并优柔涵养、身体力行之。庶几如此,不亦乐乎。
    高巧玲 李明撰哲学38.7万字
  • 会员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蒋维乔教授的力作,该书系统梳理了自清初至民国初年近三百年间中国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蒋维乔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时期和吸收外来思想时期,深入剖析了各学派、各家的学说著述,并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书中不仅展现了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还揭示了社会变迁对哲学思想的影响。该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对于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蒋维乔编述哲学6.3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触摸那些深奥的精神秘密—精神、灵魂、价值与诗意的秘密—这一秘密在人类有价值的深度体验中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本书中,信仰、精神、灵魂与诗意本质相同、方向一致,都从某个侧面显露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本书独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对应、感应、顺应与合一的存在结构—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结构,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结构,也是诗意性存在的
    丁来先哲学26.7万字
  • 会员
    本书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全书对于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基于“知识体系”自觉来回应“知识主义社会”到来的理论方案,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相关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
    胡军哲学21.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试图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触摸那些深奥的精神秘密—精神、灵魂、价值与诗意的秘密—这一秘密在人类有价值的深度体验中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本书中,信仰、精神、灵魂与诗意本质相同、方向一致,都从某个侧面显露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本书独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对应、感应、顺应与合一的存在结构—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结构,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结构,也是诗意性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