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线阅读
会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梅林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经济经济学理论20.8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01 14:02:3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由四部分构成:引论介绍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宏观背景;第二篇论述用以构筑本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研究资源与环境的法制、政策等支持手段;第三篇论述了用经济学的方法解决资源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手段;第四篇阐述经济政策的设计和国内外发展资源与经济的实践。
品牌:Jndx_@2024
上架时间:2016-01-01 00:00:00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Jndx_@2024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国富论》是第一部引起公众关注的经济学著作。本书为英文版。作者亚当·斯密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国富论》是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该书基于小政府理念和公民自由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原则,为国家繁荣提供了一套至今未被超越的方案。它无需读者具备相关知识背景,即便过了200多年,它依然能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供宝贵的启示。
    (英)亚当·斯密经济10.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经济学家赖德胜的短文集,大部分曾发表于《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经济学家茶座》《法治周末》《前线》等报刊。主题大多与就业、收入、教育等相关,这些话题所涉及的对象正是人们正在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模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所特别关心的。全书分为论公平、思教育、悟人文、观就业、谈治学五个部分。
    赖德胜经济15.1万字
  • 金融危机日益频发,一旦恶化,就会如巨浪一般,将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拖入深渊,没有哪个国家和个体可以幸免。本书由两位知名经济学家联袂创作,以金融和宏观经济的交叉视角,介绍了与这种可怕灾难相关的10个基本概念,清晰展现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行为及背后逻辑,以及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书中呈现了近10年来关于危机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用这些成果剖析了美国大萧条、日本股票和地产泡沫、墨西哥龙舌兰危机等过去发
    (德)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葡)里卡多·雷斯经济7.2万字
  • 会员
    本书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以及学科代表学者、经典文献、学术期刊和学术组织等内容,全面展现了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图景。
    叶初升主编经济25.1万字
  • 会员
    本书结合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经济民族学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全书分导论、上篇、下篇共16章内容,既有理论架构的概述,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由表及里,有理有据。作者以富于启迪性和讨论性的问题提出,在公共话语空间的质疑或责难中,激发人们的选择潜能、打通人们多样性选择的路径、拓展人们的选择空间,对经济民族学的研究有一定学术意义。
    陈庆德 杜星梅等经济39.1万字
  • 会员
    《国富论》是第一部引起公众关注的经济学著作。本书为英文版。作者亚当·斯密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国富论》是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该书基于小政府理念和公民自由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原则,为国家繁荣提供了一套至今未被超越的方案。它无需读者具备相关知识背景,即便过了200多年,它依然能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供宝贵的启示。
    Adam Smith经济38.5万字
  • 会员
    《政治经济学季刊》创办于2018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密切跟踪国际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突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经验总结的研究重点,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学术交流与整合平台。
    刘涛雄主编经济15.6万字
  • 会员
    本书研判我国正迈入以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金融服务为活水源泉、加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新阶段,进而提出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一体化推进思路。即“1+2+3”:建立一个统筹体系,优化市场和人才两种环境,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三项能力。最终助推实现“市场、政府、社会”纵向贯通、“产业、科技、金融”横向融合的良性循环新格局。本书可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从
    秦海林 郭雯 何颖等经济13.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债务的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深入探讨“债务的三大特性”——顺周期性、可持续性与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具体而言,一是从顺周期性的视角来考察债务的动态变化,中国的银行信贷给出了债务顺周期性的宏微观证据;二是利用跨期预算约束分别对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经验研究,并考察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所具有的宏观经济效应;三是阐述债务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以及影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传导机
    徐文舸经济1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