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行探索:长兴传媒集团变革启示录
更新时间:2020-03-23 14:38:18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以浙江长兴传媒集团的实践为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县域媒体发展的状况。长兴传媒集团打造了全媒体新闻刊播“中央厨房”,建立了灵活的“小组作战”采访模式,对全媒体渠道内容做高度有效融合,并以用户和市场思维为指引,在产品、团队、渠道、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和全国县域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代表。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文科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分为责任与坚守篇、改革创新篇和传承与奋进篇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价值追求、伦理道德以及舆论监督;第二部分论述媒体融合与转型发展,媒体话语体系构建,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特别是对平台、渠道、内容、资源整合等内容给予了充分思考;第三部分关注新媒体时代传媒学生培养的观念转型与育人模式创新,论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处理好实践与理论提升的关系,并以报业集团为例阐释传媒人才的培育体系社科14.7万字
- 会员《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并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作者推崇杜威的一个说法:“宣布某事并不构成传播,即使大声强调也不行。传播是创造参与的过程,是将原本孤立与独特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过程;它所取得的奇迹部分在于,在传播时,意义的传达不仅将肉体与意志提供到听话者,而且提供到说话者的经验之中。”传播绝非单向的宣传,若无他者自主选择,绝无传播可言。传播是一个互社科23.7万字
- 会员媒体转型中既有传统模式的消解,又有新生的跨界业务融合生成。在这种消融的环境中,传媒行业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本书在回顾中国传媒业发展、变迁的基础上总结了纸媒当下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最后从经验和学理两个维度对传媒未来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展望,这对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建设和运营创新给予了启示。社科10.6万字
- 会员本书着眼于进入融媒时代的21世纪以来,播音主持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全书分四章,从融媒时代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教学探索、业务探讨及发展趋势对播音主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四个方面分析,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和教学方法的应对与创新、主持人品牌和语言规范,以及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和传统的体育解说领域等内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社科14.6万字
- 会员作为社会场域的“士林”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结构。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清代末期),这一场域依然在相当程度影响着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交往方式、交往规则。本书以办报人的“士人”身份为切入,试图勾勒此中规则对戊戌时期各个维新报馆群体产生、运作乃至离合过程的结构性影响。社科24.6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以社交媒体为重心的移动互联网络这一传播生态,建构起文学传播研究与变动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生态间的关系性。全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章,首先关注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文学传播活动现状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探讨了当下文学传播现状所蕴含的问题及其现实路径的转换,反思新传播生态下文学传播研究的学术理路,为文学传播的多学科研究范式建设提供经验。社科1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围绕海外华文媒体的社会互动与文化想象功能,及其构建华人想象共同体的实践进行研究讨论。全书梳理海外华文报刊发展历史、现状,介绍新时代背景下华文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并对海外华文传媒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设想。社科15.9万字
- 会员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社科19.8万字
- 会员本书以基本的符号意义机制为起点,论及符号的指示性,并对文化的“标出性”概念做出了系统的分析讨论,进而在深层次上探寻文化符号与生物符号的互动关系。社科1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