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在线阅读
会员

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

钟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26.4万字

更新时间:2021-03-16 15:59:43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重点研究了骈文在六朝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内容和运用的场合,与当时政治活动、典章制度、礼仪形式等的关系。从文学与社会交叉的角度,探索骈文与六朝社会文化的互动。本书的主要观点:第一,汉魏六朝骈文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骈文逐步成为文章写作主流局面的形成,与汉魏六朝以来的社会转型、文化生态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第二,制度、礼制、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促成了骈文文体和文本的生成。第三,骈文既是文学作品,更是实用文,是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典章礼仪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士人扮演社会角色的重要工具。第四,六朝骈文中很多因政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产生后其本身也成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起到政治操作作用或是舆论导向作用。六朝骈文是社会政治生活审美化的体现,而其审美的形式也赋予了政治活动美学魅力。因政治需求为实现政治意图的书写目的,也影响了骈文的形式。本书以文体或文类为切入点,从内容题材的角度,探讨骈文与六朝社会生活的关系。分别从改朝换代的禅让政治、朝廷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在任官员的弹劾以及皇室的饰终之礼等出发,对这些活动中使用的骈文的内容和文体形式进行解剖,发掘其文体生成和运用中隐藏着的政治礼制功能和权力意志。本书还对六朝骈体公文代笔拟写现象和六朝骈文典型作家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
上架时间:2020-12-07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钟涛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鲁迅所置身的民俗文化场域入手,以辩证的视角对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予以认真、系统地考察。着重从鬼文化意象、宗谱文化意象和水文化意象探讨鲁迅怎样借助民俗文化意象实现对个人感情和文化思想的表达;同时通过对鲁迅作品中与女性相关的民俗事象描写的梳理,探讨其文化批判、女性塑造和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秘密贯通和彼此照应;其次通过对鲁迅笔下文化英雄形象中积极民俗文化因子的挖掘,揭示鲁迅文学世界中诗意的想
    闫宁文化18.3万字
  • 会员
    屈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为首届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的论坛文集。论坛文集内容包括屈原其人生平研究,端午传统文化研究楚辞研究,楚文化研究、诗歌研究、古典文学研究等议题的研究成果。此为第一届论坛,其举办获得了海内外汉学家、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学习者的广泛关注。
    屈原文化研究院编文化26.3万字
  • 会员
    作者从阿摩司·奥兹女性想象的自觉入手,以犹太历史与文化、女性主义、阐释学、认同理论、创伤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弗洛伊德、福柯、萨特、布迪厄、哈贝马斯等人的学说为支撑,剖析作家小说中女性群体的恋父、背叛传统、单恋欧洲倾向,揭示这些女性所在性别、宗教、文化、政治诸场域中的复杂权力运作,阐释作家的对话与主体间性立场。著者在对奥兹作品进行研究,从社会文化层面对犹太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规范分析的同时,还对犹太传
    李沁叶文化12.7万字
  • 会员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是将中西文化之辨引向深微之处的重要思想家。本书依照熊十力自述,从“体用不二”的宇宙论,“天人不二”的人生率和“道器不二”的治化论三个方面辩析熊氏文变等问题做出别一种回答。熊氏思想的前后期有由“举体成用”到“摄体归用”的微妙变化,但作为“天人不二”、“道器不二”之依据的“体用不二”却是其贯穿始终的措思宗趣所在。
    牛军文化19.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第22辑,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界的诸多性别理论译介者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就“语境”问题展开的思考及实践;考察了弗洛伊德和朱迪斯·巴特勒的相关理论,揭示两位西方理论家的学说与女性主义话语发生的耦合;探讨“自由”与“平等”在整个现代中国思想史和现代历史实践中对女性问题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西方女权主义在中国存在的“适用性”与“对接”问题;对女性形象、流行文化等议
    艾尤主编文化21.9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9辑收文21篇,洪子诚先生特稿之外,设栏目6个。“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抗战文艺研究”“区域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是常设栏目,呈现南北学者新收获。作家专题研究栏目,特推“巴蜀作家研究·巴金”,刊发中坚新秀新成
    周晓风 凌孟华 杨华丽主编文化23万字
  • 会员
    全书从戏剧人、戏剧演出、戏剧教育、戏剧历史四个部分,关注全国戏剧舞台动向、艺术教育中戏剧人才的培养、戏剧发展热点等,展示出现当代中国鲜活的戏剧景观。本书具有较高的观察高度及历史厚度,不失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戏剧研究的学术力作。
    吴戈文化24.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大文化视野对屈原思想及其历史动因进行了阐释,对楚辞主要作品的形成、形态和形式做了考证,对楚文化中有趣的话题进行了解读。综合运用文学、语言学、哲学、文化学和文献学等研究理路,对楚辞文化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是理解屈原的基础读物,也是研究楚辞登堂入室的学术著作。
    张崇琛文化20万字
  • 会员
    王尔德在以唯美主义追求为表象的审美追求驱动下,引申了古希腊面具表演的传统形式,使之成为人格面具表演概念,同时吸取浪漫反讽思想,注入自己的人生及创作中,变成了呈现多重矛盾自我的面具塑造风格。这一风格被他运用自如后,成为其独有的技艺,形成其“面具艺术”。本书以王尔德的多重矛盾面具自我之表象为依据,向前追溯至具有审美思想的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唯美主义及现代审美主义,向后借用当代德国哲学、美学的理论观点(审
    杨霓文化1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