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
更新时间:2021-05-24 17:23:17 最新章节:第98章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书籍简介
本书从专家心理学研究出发,以新教师到专家教师这一成长过程为线索,剖析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阶段性特征,动态性是展现了教师成长的内在原因与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教师成为专家教师的系列化教学理念、观点与方法,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在观念层面上树立科学的教师人才观,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法与措施。
品牌:中版集团
上架时间:2012-04-01 00:00:0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版集团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著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揭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的政策变迁及产生的深刻变化。基于对政策文本和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实现了教育普及程度由“五年”到“十五年”的深刻变化,城乡教育发展从“非均衡”到“均衡”的战略转变,农村教育体制从“人民办”到“政府办”的制度变迁,农村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换,农村教育结构由“单一”到“多元”的重大转型;农村教师身份由“民办”向“公办”的历史社科29.9万字
- 会员本书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从社会历史背景、布尔迪厄个人教育经历及思想来源基础等方面研究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讨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大核心要素:资本、场域及惯习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探讨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及实质;辨析了文化再生产的路径、分类功能与机制;本书最后研究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教育功能观归属、理论特征及理论贡献。社科11.2万字
- 会员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全国层面的大型调查数据,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现实层面,探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在理论层面,实证检验社会阶层和组织结构,尤其是院校组织结构中的技术系统对个人行为及其成就获得的影响。社科16.7万字
- 会员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教育“城本主义”价值取向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一直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农村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基于以上背景,本书选取位于我国西部S省的中乐县作为田野调查地点,考察了城乡教育中存在的巨大反差,并试图总结隐藏其间的制度逻辑。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变迁的论述,第二部分对致力于城乡教育均衡的政策进行了考察。社科22.1万字
- 会员本书内容以新时代中国社会历史方位为叙事背景研究青少年道德信仰的观念演进和基本指向,深刻阐释青少年道德信仰的认同模式和生成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景展现青少年发展任务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内在耦合性,深刻揭示青少年道德信仰认同与生成的复杂境遇和实践路向;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维度梳理青少年道德信仰实践生成的默化路径、教化路径、强化路径和内化路径。社科18.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教材以纸电融合出版方式,紧紧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智慧课堂和实践模块进行开发,预计开发课堂教学管理八大模块和四十余种实践课的网络版本。这八大模块包括签到、课堂互动、学生信息管理、课后作业、期中期末考试、教学资源、评教等等方方面面。在保持教材原有体例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较重要的知识点插入视频、ppt作为课堂教学辅助材料,以减少教师备课工作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每章结束教育11万字
- 会员作者在衡量教育成效的众多视角中选择了“学生的发展”,并以此对教育成效的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此指标体系对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成效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同时,作者对首届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并将“内地西藏班一代”与“内地西藏班二代”结合起来呈现其教育成效。最后,对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成效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有价值教育16.5万字
- 会员本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发展史》的续编。宗旨是回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历程,总结办学经验,提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思想精髓和特色,发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传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国内外兄弟法律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推动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教育5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