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在线阅读
会员

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

(英)彼得·威尔逊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世界史69.4万字

更新时间:2023-10-18 15:31:51 最新章节:彩插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宁凡 史文轩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彼得·威尔逊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1549年凯特起义是英国中世纪末期都铎王朝最大的一场人民起义,当时的英国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个重要阶段。凯特起义是一场富裕自耕农领导的,由城市自由人、手工业者、商人、小农和流浪汉等城乡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广泛参与的,反对贵族压迫、追求社会公正的暴力抗议活动。凯特起义是16世纪中叶英国动荡年代诸多起义中发展最为成熟的起义,是英国社会危机的集中表现。这场社会危机是由圈地运动、宗教改革、政治
    刘博历史14.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古代希腊从新石器时代到希腊化时代末期的历史,涉及从施里曼发掘特洛伊到“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尾声谈到希腊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发展和古希腊史对今天的意义。
    晏绍祥历史19.2万字
  • 会员
    本书系作者由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落社会理论视野下的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研究”成果文稿修订而成。该书在当代国际学界印度史学转向的学术语境下,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对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和莫卧儿帝国的不同诠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空间理论。此外,作者还进一步深入考察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的历史性问题,从智识史的角度解析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产生的具体历史脉络。本
    王立新历史23.8万字
  • 苏美尔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4000纪末,苏美尔文明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南部,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诸多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书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详细考察了苏美尔文明的发现过程、苏美尔人的典型国家、苏美尔历史的兴衰更迭以及苏美尔人取得的伟大成就
    拱玉书历史33.7万字
  • 会员
    《全球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和刘文明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
    刘新成 刘文明主编历史26.8万字
  • 会员
    墨洛温王朝时期,随着法兰克君主对正统基督教会的倚重程度与日俱增,召开具有“合议精神”的教务会议逐渐从教会传统上升至国家行为。法兰克教俗精英在会议过程中针对诸多现实问题制定的教规教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法兰克共同体的权力架构、王权理论、族群意识、内外秩序以及社会风气,继而在后罗马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打造出一个颇具教会特性的“法兰克早期国家”。
    刘虹男历史18.6万字
  • 会员
    本书把中亚放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上,从理论、方法、具体问题上讨论了中亚史研究。第一篇为“‘一带一路’与区域研究”,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审视古代史上中亚地区的历史地位,强调中亚地区是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中心;第二篇“重思‘中亚’”,主要论述前近代18—19世纪的中亚历史;第三编“转型中的‘中亚’”,以学术史为主,讨论我国中亚史研究1949年以来相关的学科建设、范式与话语的转换。
    李如东 黄达远主编历史31.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结合的方式对江户日本人身份建构的思想根源、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构”“文化民族主义”“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构的常用概念外,本书提出了“我们认为”“风土”“文化的故乡”“风土的故乡”等分析身份建构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实际分析。本书认为,身
    向卿历史64.8万字
  • 会员
    本书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特殊时代。一方面,一战的阴云扩散到美国,带来了大量战争用品订单,而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间谍和政府势力都试图把美国拖入自己的阵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劳资矛盾,工人罢工,左翼力量与和平主义者反对参战。于是,一场国内“战争”首先打响,交战双方泾渭分明。一方是美国总统、邮政局长、议员、财阀、工厂卧底,以及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煽动的暴力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历史2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