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杂文的自觉: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
更新时间:2024-04-22 18:12:19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本书为张旭东“鲁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结论是:有必要在新文学和近代世界文学的历史与价值论范畴,在“艺术的终结”的哲学命题层面,去分析和把握杂文这一高于“纯文学”建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文体实验与风格运动。这种鲁迅文学内部阐释的“中间突破”,在第二卷对鲁迅“上海时期”(1927—1936)文字的“批判的文献学”考察中打开历史纵深,并在“杂文的自由”标题下呈现更宽广的社会政治视野及更复杂的现实与其表象之间的批判性叙事性关系。鲁迅的短篇小说、散文诗和自叙文创作,将在第三卷“启蒙与新文学的造型艺术”中专门分析。“三部曲”各卷沿环环相扣的六个命题展开:文学在鲁迅研究中的首要性;杂文在鲁迅文学中的首要性;鲁迅文学的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质;鲁迅文学的生物决定论及时间构造;鲁迅文学的政治本体论;及鲁迅文学的“著译一致”特征。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旭东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重要指征之一就是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而中国女性由于在历史中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势必经历更复杂与更激烈的变动。本书聚焦清末民初女性知识群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身份确认和性别构建问题,上承古典“才女闺秀”,下启现代女性作家群,以女性期刊读物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文学叙事、期刊文化、性别话语现象为重点研究方向,从性别研究视角阐释女性作家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自我”身份构建文学19.3万字
- 会员戏剧在外国文学中,特别在西方文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到了二十世纪,戏剧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戏剧在西方史上属于文学的精华,艺术的桂冠。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外国戏剧的翻译、演出和研究都非常重视。文学30.2万字
- 会员这是一部网络文学批评专题文集,由75篇论文组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网络文学批评原理(18篇),网络文学评价体系(21篇),网络文学批评标准(15篇)和网络文学批评实践(21篇)。这些文章均系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主流报纸理论版公开发表的成果,它们基本反映了这些年来我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树和评论实践的基本面貌和水平。文章作者大都是我国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界的一线学人,有传统学院派资深学者,也有近年来涌现出文学24.5万字
- 会员《当代西方文论批判研究》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分别是:一、向内转与悖离社会与生活;二、“自我中心主义”与公共价值的消弭;三、现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四、“形式崇拜”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倒置;五、“反教化论”与审美追求的极端化误区;六、精英主义取向与文学艺术的小众化危机。从六个方面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问题所在。在当今理论界唯西方文论马首是瞻的情况下,本书富有理论前文学3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