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街区:一场瘟疫如何重塑今日城市与世界在线阅读

死亡街区:一场瘟疫如何重塑今日城市与世界

(美)史蒂文·约翰逊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文学纪实文学16万字

更新时间:2025-02-07 18:08:16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一段关于瘟疫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城市乃至世界的故事。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疾病大流行,每次爆发都会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医生约翰·斯诺为此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牧师亨利·怀特黑德帮助斯诺将取水饮用的人数与未取水饮用的人数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并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记在上。结果发现,越远离水泵,死亡人数越少,原来水泵是污染源头。这一伟大发现拯救了伦敦城,那是英国最后一次发生霍乱。这幅街区图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地图之一,其重要性堪比哥伦布带领航海家环游世界的早期地图。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之后,人们开始修建下水道系统,创建城市公共设施,确保水源的清洁,让所有人受益。而这段开辟医学新纪元的历史,也深深刻录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朽丰碑上。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靳婷婷
上架时间:202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史蒂文·约翰逊
主页

最新上架

  • 以20世纪50年代上海第一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为叙事背景,聚焦西迁群体,记录西迁故事,讲述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突出反映老一辈知识分子心怀大义、西迁报国的精神品质。重点内容集中在以钱惪、左景鉴、石美森等一大批著名医学专家,响应党的号召,胸怀大局,举家重庆,创建重医。他们数十年扎根西部,在重医的创建和发展中,在服务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重
    重庆医科大学组织编写文学21.4万字
  • 会员
    宇宙的熵不会降低。我们所有人必有一死。但在事情发生前就预见到它,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让时间变慢的方法。1966年10月21日凌晨,住在伦敦郊区的音乐老师米德尔顿被一场噩梦惊醒。她醒来时喘气哽咽,确信灾难即将来临。一小时后,南威尔士地区的一座煤矿废料倾塌,造成144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儿童。到达现场的医生和急救人员中,包括了精神科医生约翰·巴克。灾难过后,来自各种“预感者”的回信促使他成立了预兆局,后
    (英)山姆·奈特文学10.1万字
  • 这是一本超正经、超神秘、超硬核、超有趣的破案科普书!如果你对世界上所有神秘的案件都充满好奇,不妨来看看现实中的法医是如何破解凶案的!法医秦明将与你一起,从案发的那一刻开始,逐步调查案件的来龙去脉,直到揭开让人唏嘘的真相!本书收录了9桩神秘的凶案,每桩凶案都包含了3层解读:第1层:超正经调查每个凶案的档案名,都仿佛一道谜题,每章开始前,你会得到一份简单的“调查提示”,帮你更快进入探案的角色。这些根据
    法医秦明文学13.7万字
  • 会员
    《海上花木兰》是一部多维角度讲述辽宁省“时代楷模”长海县海洋岛镇民兵集体“三八女炮班”戍边守岛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三八女炮班”组建63年来,14代女民兵秉持为国戍疆、保卫和平的坚定信念,扎根祖国海防前哨,代代接力守护海岛,被誉为“海上花木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际局势下和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她们的事迹显然具有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经过创作者饱含激情、生动细腻的描述
    刘国强文学17万字
  • 1979年出生的莱亚·乌皮在阿尔巴尼亚长大,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又鲜为外人知的东欧国家。那些年,那里的人们怀揣着乌托邦理想,外人几乎无法访问,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几乎无法离开。它是一个物质匮乏、买东西需要排队的地方,一个充满秘密和不可说的地方。对莱亚而言,那里是家,邻里之间互助,长辈期待孩子们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共同体和希望。在1990年12月,在柏林墙倒塌后的一年,一切都变了。几乎在一夜之间
    (英)莱亚·乌皮文学15.2万字
  • 《永不褪色的人生》是一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退役军人参与地方建设风采的纪实文学。全书由28篇文章组成,以细腻、纪实的笔触描写了身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乡村的退役军人如何深入一线,以忠诚、勇敢、坚韧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
    《永不褪色的人生》编委会编著文学8.8万字
  • 会员
    【小众职业+真实人物+猎奇】翻开本书,带你了解殡葬师、宠物侦探、特效师、女出租车司机等20个非典型职业。看了这些故事,我们才知道原来还有人这样生活。20位小众职业者,20段传奇人生:殡葬师、宠物侦探、职业伴娘、群演……从79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公众号里甄选而出!殡葬师会见鬼吗?横店群演到底挣不挣钱?非洲打工,差点丢掉小命?性别研究者,究竟在研究些什么?殡葬师是种星星的人?辞掉公务员工作,做直升机教练是
    真实人物采访文学8.7万字
  • 会员
    时代在变,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传统的婚恋家庭观念无疑也在变。许多现象在逐渐宽容的社会舆论下,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而导致的刑事案件有增无减。本书叙述了十多个奇特的案例,给人们以更多警示。
    海剑文学9.5万字
  • 在美国,疼痛是一门可以暴富的生意。美国药企巨头普渡制药,以疼痛为名,兜售口服缓释型镇痛药奥施康定。自20世纪90年代上市以来,在美国引发了空前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如今美国80%的毒瘾者与滥用奥施康定有关,而他们过量用药的原因,最初并非为了治病。普渡制药背后的萨克勒家族擅长医药推销,几乎以一己之力在美国掀起“疼痛流行病”。从“更多的病人服用奥施康定”到“每个病人服用更多的奥施康定”,萨克勒家族建立起
    (美)杰拉尔德·波斯纳文学38.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寂静的孩子》是作家袁凌历时四年走访、探察、记录、沉淀,全新写就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袁凌将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关注当下中国城乡儿童的生存困境,切身感受他们的生存条件、日常劳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最终完成了这一份关于孩童的生活和人性记录。留守、随迁、失学、单亲、孤儿、大病……儿童在困顿与匮乏的境遇中艰难挣扎,却又顽强成长。儿童的生命本应该是奔流的瀑布,自由而快乐,但
    袁凌纪实文学23.6万字
  • 会员
    三十岁上班族,搬离闹市,住进城郊小镇车墩墩,从此靠小火车通勤,周末在野地里遛达,看云看花看动物,也看人。车墩镇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外,松江区的边缘。一个“墩”字又土又憨,两个“墩”字就有点可爱,于是“我”随同样热爱观鸟的人,亲昵地称它为“车墩墩”。这里离城市很近,发展的脚步时刻在逼近;又仿佛被城市抛弃,留下了很多隐秘的角落。这里有戴胜、白鹭、獐、貉、兔,水塔、水闸、小破屋;114种可见的鸟类,93种可
    周颖琪纪实文学13.8万字
  • 会员
    《我的皮村兄妹》是目前国内面对具备劳动者和文学创作者双重身份的基层打工者的人生故事,展开全景式描绘的非虚构作品。如果说《我在北京送快递》和《我的母亲做保洁》是对某一类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展开书写,那么《我的皮村兄妹》则是对当下劳动者文学、新打工文学的一次整体性书写。作者袁凌是目前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亦是皮村文学之家的创始人之一。他用七年时间,多次进入皮村生活,在深度了解十多位工友从务工到成为文学创
    袁凌纪实文学23万字
  • 会员
    维也纳犹太女孩爱丽丝·乌尔巴赫自幼喜欢烹饪。她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丈夫是个酒鬼、赌徒,还把她的嫁妆全部败光。丈夫去世后,爱丽丝靠高超的烹饪技艺独立支撑家庭,打拼出一番事业,开办烹饪学校、出版畅销菜谱。在纳粹统治下,她失去家园和事业,逃亡英国,在一座城堡里给一位女富豪做女佣,后来在一所“儿童之家”照护因战争无依无靠的犹太女孩。她的小儿子被关押在达豪集中营。大儿子一度流亡上海,后移民美国,成为了一名情报
    (德)卡琳娜·乌尔巴赫纪实文学26.2万字
  • 会员
    本书由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多次蹲点下姜的《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慧敏(笔名劳罕)执笔,以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长篇通讯《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为基础,记录了下姜村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展现了党员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的为民情怀,被列入中宣部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
    劳罕纪实文学7.9万字
  • 会员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汉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女扎不下根”,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
    卢一萍纪实文学2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