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学(第13辑)在线阅读
会员

徽学(第13辑)

周晓光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史22.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08 20:05:31 最新章节:稿约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书为第十三辑,共19篇文章,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可以说选辑了徽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准的文章。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周晓光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有名家笔谈、理论探讨、器物与图像、考古与文献、妈祖文化与海洋史研究五个栏目,所收文章运用的史料既有器物与图像,也有考古发掘与文献,多数文章附有一定数量的精美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充分反映了“形象史学”的内在涵义与优势性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更有助于既形象直观又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精髓。
    刘中玉主编文化13.3万字
  • 会员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在形象史学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历史遗存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刘中玉主编文化16.5万字
  • 会员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书为第十三辑,共19篇文章,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周晓光主编文化22.2万字
  • 会员
    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梳理和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
    李志生文化19.9万字
  • 会员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辑为第十一辑,共收录19篇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周晓光主编文化32.9万字
  • 会员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本辑收录研究论文十四篇,内容涉及金维诺先生学术纪念专题、器物与图像、文本与图像、地理与图像等多个领域,分别从图像学、文学、语言学、地图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对形象史学的跨学科意义进行实践性探讨。
    刘中玉主编文化17.4万字
  • 会员
    张北高原泛指河北省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内蒙古正蓝旗、太仆寺旗、化德、商都四旗县在内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清末民国以来俗称“坝上”。本书是研究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专题文集,内容涉及坝上的建置沿革、史迹掌故、社会状貌、风土人情、文化延脉等,多数文章属近代史研究范畴。当代及现代研究未入。所收除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尚有“知网”等文库的博、硕论文,一部分选自《研究动态》和当地政协文史委员会
    尹自先主编文化13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废墟中诞生的包豪斯,惊艳世界百年,并成为塑造现代社会的艺术传奇。本书收集了100个包豪斯核心关键词,将包豪斯的理念、作品和艺术家交织在一起,追溯了那些大胆追求创新与富有开创意义的故事。让我们追随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保罗·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等包豪斯大师的足迹,探索以色彩、原料和几何元素为代表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在绘画、编织、摄影、舞台、建筑、广告等等领域大放异彩,其艺术形式又是如何不断演变、生发甚
    (英)弗朗西斯·安布勒文化史7万字
  • 会员
    世界文明正在发生着变局!许倬云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三千年来发展的路线图及各自的异同: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现代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方向。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
    许倬云文化史12.2万字
  • 会员
    启蒙运动以来三百余年,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席卷五洲四海,堪称人类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一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渐露疲态……许倬云先生以纵深横阔的史学家视野,敏锐地洞察出:以美国为中心的第三期现代文明正在衰微,“现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经不远”。本书先从资本主义经济、主权国家、科学技术这三大支柱出发,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处境,指出了其面临的种种危机,最后尝试在西方传统
    许倬云文化史10.4万字
  • 会员
    一部大熊猫文化文明研究的奠基之作。本书从地理、生物、政治、历史、人文等方面,将大熊猫的进化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紧密联系、并行讲述。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地球上拥有八百万年的历史。大熊猫发源于中国云南,从史前时期就与人类相伴同行,一路走来,直到今天成为人类社会中独特、珍贵的动物伙伴。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精彩讲述了人类与大熊猫这两个物种从相遇开始,就注定拥有深深羁绊的故事
    考拉看看文化史23.6万字
  • 会员
    许晖“100词”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俗语,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长起来。在千百年口口相传的常言中,封存着多少曾经鲜活可感的柴米油盐、花前月下?茶余饭后的街谈市语里,又流动着多少世俗智慧、人间冷暖?它们如何饱受时间的揉、捏、捶、打,辗转至今,仍然喷薄着粗放的生命力?《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向源头追溯日常俗语的根系,寻访如今或已鲜为人知的古代社会生活。从吴地小儿新年叫卖“痴呆”的趣味盎然,到“红口
    许晖文化史13.6万字
  • 会员
    巴黎拥有怎样的历史和现在,才成为所有美食爱好者的天堂?大卫·唐尼以他标志性的机智和博学,带领读者探索世界美食之都的丰富历史,对《米其林》《必比登》《高勒和米罗》美食指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唐尼还给出了实用的一套“猎食策略”,教你避开欺骗游客的陷阱,重申“一分钱一分货”的准则。从市区到周边值得探索的详细巴黎美食路线也被藏在书中,等你来探索。比如,至今还在出产新鲜蔬果的安托瓦内特菜园,传奇人物艾伦·杜
    (美)大卫·唐尼文化史1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