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储存作业

1.什么是指定储位的原则?

(1)靠近出口原则 刚到的物品指定在离出口最近的空储位上。

(2)周转率原则 物品周转率越高,离出口越近。

(3)物品相关性原则 同时订购相关性大的物品并置于相邻储位。

(4)物品同一性原则 把同一种物品存放在同一位置。

(5)物品类似原则 把类似品储存于相邻的储位。

(6)物品相容性原则 相容性低的物品决不能储于一起,以免损害品质。如烟、香皂和茶不可放在一起。

(7)先入先出原则 即先入库物品应先出库。如寿命周期短的感光纸、胶卷、食品、药品等商品。

(8)堆高原则 为提高空间利用率,能用托盘堆高的物品尽量用托盘储存。

(9)面对通道原则 物品面对通道,便于识别条码、标记和名称。

(10)产品尺寸原则 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在布置仓库时必须知道物品装载单元大小和相同物品的整批形状。

(11)重量特性原则 即按物品重量大小来指定储位高低。重者置于地面或货架下层,轻者置于货架上层。

(12)产品特性原则 即易燃易爆物储存于有防火设备的空间,易窃物储于加锁之处,易腐物储于冷冻之处,易污物加套储存等。

2.什么是储存保管的经济指标?

(1)储区面积率

  (1-4)

储区面积率可用于比较空间利用率是否合理。

(2)保管面积率

  (1-5)

保管面积率可用于判断储位通道规划是否合理。

(3)储位容积使用率

  (1-6)

  (1-7)

利用此公式可以判断储位和货架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从而有效利用空间。

(4)平均每品项所占储位数

  (1-8)

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每储位保管品项数,从而判断储位管理是否合理。

(5)库存周转率

  (1-9)

利用此公式可以检查物流公司运营成绩、现货库存是否合理。

(6)库存掌握程度

  (1-10)

表示库存率,可为存货管理者提供科学管理数据。

(7)呆废料率

  (1-11)

利用此公式可以评价物品耗损对资金积压的影响程度。

3.有几种储存形式?

储存形式有大批储存、小批储存、中批储存和零星储存四种形式。

(1)大批储存 是指大于三个托盘装载单元以上的存量。大批储存形式有地面直置、托盘货架、自动仓库等。

(2)中批储存 是指1~3个托盘的储存量。

(3)小批储存 是指小于一个托盘装载单元储存量。这是以箱为拣/发货单位的储存方法。

(4)零星储存 是指零星区或拣选区所使用棚架储存量小于整包的物品量。

4.有哪些常用储存设备及其选择方法?

一般常用储存设备有地面、货架、储物柜和自动化仓库四种。

(1)地面堆积法 是把托盘装载单元或单品置于地面上的堆积方法。其中有行列堆积法和整区堆积法两种。

①行列堆积法 在托盘装载单元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取货畅通无阻。

②整区堆积法 是指每一行与每一列之间的托盘堆积没有空间,节约库房。此法适用于储存大量产品的情况。

(2)货架储存 是把物品置于货架各层的储位中。货架有两面开放式和单面开放式之分。两面开放式的货架前后两面均可用于储存和拣货工作,最适合于先进先出的原则。单面开放式货架只有一面可供储存和拣货之用。这种货架存取较为方便。

(3)储物柜 一般是背对背地安放或一排靠墙放置,可储存不规则形状物及长时间储存的物品。储物柜可拆装和搬运,并可调整储存空间。

(4)自动化仓库 效率高、错误率极少。

(5)根据储存需要及设备特性选择如下。

①少品种大批量采用地面堆积和自动仓库储存。

②多品种小批量采用托盘货架储存。

③大批量不可堆积物采用驶入式货架。

④大批量小体积物品采用棚架或储物柜。

⑤小批量物品采用棚架或储物柜。

5.如何判断最佳存货量?

为了决定最佳存货量,必须了解物品的需求状况、订购性质和限制因素。在市场导向的经营方式下,有三种需求状况。①已知的固定需求状况。②风险情况,这是大概知道未来需求的估计情况。③对未来需求不确定情况。

关于各段时间的库存量公式如下。

Qt)=Q(0)-Dt/T1/n  (1-12)

式中 T——需求决定时间;

t——T时间内的任一时间段;

Qt)——时间t时的库存量;

Q(0)——初期(t=0)的库存量;

D——T期间内的需求量;

n——需求形态指数。当n=∞时,需求为瞬时型,所有需求在初期发生;当t=1时,需求为固定型;当1<n<∞时,需求的大部分发生在初期;当n=0时,需求在末期。

由式(1-12)可对各时间段库存量作预先测算。这对整个存货管理有较大的好处。图1-11为影响存货因素。

图1-11 影响存货因素

6.如何计算经济订货量?

经济订货量是“一次订购最经济的数量”和“最经济的订购周期”。即是求出“订购和保管的成本和为最低值”的订购量和订购周期。通常以一年为预测期,其订购成本与保管成本总和的公式如下。

  (1-13)

式中 Tc——全年存货的订购与保管总成本,元;

——全年总订购成本;

——全年总保管成本;

Q——每次订购存货量;

D——全年需求量;

C1——存货的单位成本,元;

C2——每次订购成本,元/次。

对上式通过微分求极值,可以推导出在订购与保管的总成本为最低条件下的经济订购量、金额、次数和周期。

经济订购量

  (1-14)

经济订购金额

  (1-15)

经济订购次数

  (1-16)

经济订购周期

  (1-17)

由式(1-14)~式(1-17)可知,在假设物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订购数量增加时,可享受优惠折扣的待遇。若这个优惠折扣值大于所增加的保管成本时,则应增加购货量。反之,则不应该增加订购量。图1-12为存货管理系统。

图1-12 存货量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