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法兰西
法国,我们欧洲自助旅行的第一站。
好友安娜曾经多次向我描述过她的故乡——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一个位于大西洋沿岸,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因为机缘巧合,我的法国行和安娜回国度假的时间刚好吻合,能去她的家乡拜会她的家人,拍一拍法国人家的生活照,还可以靠安娜帮助搞定住宿和行程,嘿!这样的安排真是没话说的。于是一拍即合,敲定了具体的时间和行程。通过一次旅行,邂逅原汁原味的法国乡村风情,这是埋在我心头一个长久的梦。生命中,还有什么比圆一个梦更重要、更让人期待无比呢?
“文革”结束后,被禁锢了十年的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文学艺术也有了复苏的迹象。求知若渴的我把看画展看成是最奢求的一件事,印象最深刻的大概要算“法国18世纪乡村画”展览了。久旱遇上甘露,我虔诚地站在每一幅画前,面对着做梦都不敢想的油画美景,似乎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那样遥不可及。长大了才知道,心有所动,是一个人遇到了潜意识里的梦境。
我们坐上了从德国科隆开往法国巴黎的火车,拉开了欧洲自助行的序幕。在环境完全陌生、语言又有障碍的情况下,完成一段遥远的行程,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了巴黎火车站,好不容易摸到地铁站,学着买票,用简单的英语单词耐心地对照那些看不懂的法语站名,又一站站地数着坐完了整整十四站,出了地铁又寻找去西部的火车站。但是如何坐上我们预订的那班车,又是一头雾水。好容易遇上一位略懂中文的人才搞明白,巴黎坐火车无法事先知道在几号站台等候,只有在火车进站前十几分钟,大屏幕才会明确显示该班次停靠几号站台。怪不得,在这个四通八达的车站里,所有匆匆忙忙的人都推着行李仰着脖子向上看显示屏。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高彩烈,终于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开往洛里昂的那列火车。当我们在终点站下车见到安娜时,她像见了怪物似的嚷:“巴黎有六个火车站啊,交通特别复杂,我们法国人都不敢轻易换乘呢,你们语言又不通,敢这样过来本事也太大了吧!”是呀,我和爱人第一次在完全陌生的欧洲土地上进行了十多小时的跋涉辗转,这一路交织着担忧、疑惑、执着和坚持,直到最后获得了一份成就感。有些时候,脑细胞在遭遇强烈刺激后会意外地被激活,人的潜力也会意想不到地被挖掘出来。也就是从这趟“西行漫游”开始,我们用两个人的脑袋应付了后来三个月欧洲自由行的种种困难。
当我踏上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土地时,当年那个遥远的梦境越来越清晰地朝我慢慢逼近。广袤起伏的田野山川,忽远忽近的教堂农舍,蓝灰色的天,黄绿色的地,一个个圆圆的金黄色的草垛子忽远忽近忽大忽小地和我们“捉迷藏”,厚厚的云层翻滚着轻吻着大地……随着四轮的驱动,全景似的“一幅又一幅油画”向我扑面而来又向着纵深延续着。我突然意识到,莫奈、米勒、凡·高,那些画家笔触里灵感的出处就在这流动多变的阳光和色彩中!在此刻真实的画卷里,时间似乎凝固在那个“法国18世纪乡村画”展厅里。人生几十年,在红尘里滚累了的我,好像看到了当年站在展厅里的那个小丫头,这种感觉是否让我又回到了生命的原点?
布列塔尼位于法国西部,是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半岛。15世纪前,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国。1499年,布列塔尼公主远嫁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国与国的联姻改变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布列塔尼从此成为法国的一部分,而独立的公国也就此消失。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的话,布列塔尼人就是法国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热情奔放,善良而真诚,他们原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只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慢慢被法兰西语言同化了。凡是去法国旅游的人,大都会选择去巴黎、马赛、尼斯、里昂等东南部著名的城市和热门景点,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在这样一些西部的边陲小镇。殊不知,那恍如隔世的似乎沉睡在时光岁月里的地方,才是今日可以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间天堂啊!
蓬斯科夫小镇异常宁静美丽,那几天我和先生两个人在小镇上溜达,发现这个只有五千人的小镇上居然有十八个大大小小的艺术展厅,规模不同,特色各异。我感到纳闷,在这个人影都不常见到的地方,谁来看这么多展览?一个近似二十平方米的小厅里,展示着一位年轻画家描绘在白墙上的清一色的牦牛,看似同一角度细节却变化无穷,呈现给观众的是不同神态和动态的牦牛。而视频里滚动播放着他的创作过程。在古老的小巷子里逛来逛去,你会时不时地发现不少手工作坊,有做陶器的、瓷器的、缝纫的、钟表的,坊主还大多是年轻人。小镇上最古老的建筑是始建于16世纪的一栋老房子,以前是法院,现在是政府办公楼。踩着咯吱咯吱作响的楼梯,经过拐角处悬挂的一幅幅油画上到老房子的顶端,尖尖的房顶从上而下悬挂着的是又一位年轻人的多幅布缦画作。
走在有着两千年历史的石板路上,感觉自己像在穿越。小镇的另一头有座千年古桥,桥下是清澈的潺潺流水,河边有座古老的欧式小屋,是一所建于12世纪的教会医院。远处岸边一排挺拔的参天大树像威武的士兵守护着这个古老的小镇。树下青青的草地上有几张木椅,坐上去歇一歇,轻轻的风声和潺潺的流水声让我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在这空旷无人又美得醉人的天然氧吧里走走停停,看看拍拍,大口呼吸,松动下僵硬的筋骨,洗涤下尘染的心灵,真是难得的享受。
我们漫步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小镇里,偶然遇上一次热闹的集会。那是一个礼拜天的上午,当地的小教堂在做弥撒。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那么多人,教堂里座无虚席。后到的我只能蹑手蹑脚地往小阁楼上爬,当然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拍摄的好角度。阳光透过教堂彩色玻璃轻柔地洒在人们的头上身上,此刻,每一张虔诚的脸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我们不懂法语,经过朋友翻译才知道,牧师正在为刚刚发生的“8·12”中国天津大爆炸死难者作祈祷!这让我们惊讶不已,感动不已。在欧洲,教堂无处不在,那里是人们安放灵魂的地方,洗涤心灵的地方,所以进入教堂的人们眼神是善良的,表情是温和的,行为举止是彬彬有礼的。以后的三个月里,每见一处教堂,我都会虔诚地进去看看,因为我需要领取爱、美、智慧和永恒的力量。
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属于大西洋沿岸,所以有着长长的“海岸线”,天气的变化莫测使得这一带的风光绮丽无比。安娜热心地安排了一些计划外的“一日游”。东印度博物馆存放着大量的中国文物,最多的是瓷器、丝绸,这些足以证明历史上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和经济的交往。而邦特阿维小镇更是让我陶醉得迈不开腿。据说,这个小镇是法国历史上一位著名诗人创建的,人们称这里是法兰西画家的摇篮,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整个小镇被鲜花、流水包围着,画廊一个接着一个,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橱窗里的那些画都是如此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我的心和两只脚真的像被牢牢地吸附在这里了,我不停地问安娜:“怎么办?怎么办?我实在是离不开这里了,一定是碰到前世的情人了!”安娜笑着回答:“离不开那就不走啦!”

1.邦特阿维小镇即景之一

2.邦特阿维小镇即景之二

3.安静的蓬斯科夫小镇

4.千年古桥和建于12世纪的教会医院遗址

1.小镇教堂

2.教堂弥撒

3.小镇老宅

4.走进老宅
摄影体会
拍摄法国西部小镇,我是在十分放松的情况下,边走边看边拍的。拍摄中较多地使用了广角镜,充满质感的建筑物和石板路获得了更大张力的表现。有时用长焦,把远景拉过来,烘托近处的小船或是小桥;有时一个拐角又是一处美景,帮你诞生另一个视觉故事。思维决定眼光,多角度的机位变化,近与远、虚和实的不同手法运用会拍出不同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己的摄影个性。
要获得表达的“自如”,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动挡,要尽快学会“手动”拍摄,因为摄影创作的乐趣就是在自由掌控和驾驭光圈和速度,漫游在景深和景别里。掌握了技术才会玩转技巧,才能从摄影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所以,摄影伴随我们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有了一台价格不菲的好相机就解决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