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1~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100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2011年我省27所公办高职院校被批准立项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有36个,经学院推荐,陕西省教育厅审核,教育部、财政部审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同时,该项目的两个子项目被分别批准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在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项目组成员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与纺织学院全体教师一起,结合学院“工学六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与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电石产业)、长庆石油庆阳欣达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化工企业合作,按照“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的思路,探索“一平台、两方向、四能力—四递进”(简称“124—4”)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通过营造企业软、硬件环境与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通过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按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职业技能学习领域和岗位技能学习领域这四个平台实施教学过程。通过针对不同岗位分方向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懂工艺、会模拟、精操作、能顶岗、善协作”的化工生产技术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两年的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14年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该专业建设成果作为教育部从全国1816个专业遴选的258个专业建设成果优秀案例之一,在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总结大会展出,并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品牌专业建设案例刊发。为总结专业建设经验,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撰成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共包含9章内容。其中,第1、2章由杨建民教授编写,第3章由尚华教授编写,第4、5章由相应的任课教师编写(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中已经标注编写人),第6、7、8、9章由李扬编写。全书由杨建民教授、尚华教授统稿,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小军高工主审。

该项目成果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对此表示真挚的感谢。在此还要特别感谢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谦定教授、长庆油田石化运营二部魏广春高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赵新法教授等为本项目的实施所给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虽然此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改,但是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和地域局限性等原因,在具体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还会存在其他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