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一部?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35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figure_0085_0058
《史记》书影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2年),叙述了我国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今本《史记》也是130篇,但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曾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此外,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作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世所推崇,而且其文笔优美,述事生动,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唐朝时期,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松之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司马迁其人

figure_0086_0059

司马迁小档案

姓名:司马迁,字子长。

生卒:公元前145~前87年。

年代:西汉。

职业:史官。

籍贯:西汉中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成就:编著《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

大事年表

figure_0086_0060
figure_0086_0061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司马迁的家世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figure_0087_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