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则悌

“出则悌”,“出”是相对于父母的住处而言,由于子女与父母不在一起住,所以有“入”、“出”的说法,“入”,即入父宫,也就是进入父母住的地方,而“出”也就是指离开父母的住处;“悌”,是弟爱兄的意思,也引申为幼者对于长者的敬爱。“出则悌”,语出《论语·学而第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的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在父母面前要孝敬,在外时则要敬爱兄长,说话要严谨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而亲近有仁德的人。清代李毓秀所作的启蒙读物《弟子规》中有一篇即谓“出则悌”。与“入则孝”相应,“出则悌”是儒家思想中人伦规范的另一个基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