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迹分析性格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字如其人”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笔迹与其个性的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前面几节关于性格的介绍中,我们知道性格总是通过某种行为表现出来,而写字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行为,就像说话一样,同样也会暴露出我们性格中的某些特征。说不定根据我们写下的笔迹,会对自己的性格有新的发现。

不同性格的人书写出的笔迹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热情的人字粗大,专注的人字细小,正直的人字简洁,性急的人字潦草,多情的人字软弱,孤僻的人字紧凑等等”。例如,把“吉”字上面的“士”字写成“土”的人,是急性之人。

对一个人的笔迹进行分析时,通常从字体的形状、长短、大小,字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字行的高低、倾斜度,字迹的棱角或圆润,写字速度的快慢,字的间架结构等方面来看它与性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字体大表明在极端情况下容易表现自己,过于自信,举止较随便;字体小则表明能够克制自己,观察力能力强;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性格稳重,有自制力;笔画不匀称的人则脾气暴躁,常常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伤心;笔画太重的人敏感,笔画过轻的人则不够自信,喜欢自责;字与字之间的行比较直的话则说明性格稳重,起伏不平则说明有外交手腕,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的时候越写越往上倾斜,说明自尊心强,若往下倾斜,说明性格比较沉闷。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关于笔迹与性格的关系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笔迹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书写时笔迹的轻重决定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书写时字母清楚完整,标点符号准确则说明一个人办事一丝不苟、有条理;若字迹高低不平则说明一个人比较机智和狡猾;字迹比较圆滑则说明一个人办事老练,性格随和。我国古代及西欧国家的许多学者对此也早有研究。据说,当时北京的抗金名将宗泽看到岳飞龙飞凤舞的笔迹时,说:“此非凡品也。”于是就打算提拔他。

近年来,随着笔迹学的发展,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笔迹学”已成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甚至在一些学校作为一门选修课。笔迹心理学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例如,美国已有300多家将笔迹分析法应用于公司的人事招聘和日常管理中,他们认为通过笔迹可以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征,就可以根据员工的性格来安排工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为此还专门聘请了笔迹学家担任顾问。此外,在美国的很多医院笔迹也用于对病人病情的分析中。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如果病人书写时字母都从左向右地往上倾斜的话,说明他是个乐观主义者,在对他进行治疗的时候可能会相对容易;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对他进行治疗时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做一些思想工作。而且随着笔迹学的不断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这种技术也被应用于刑事侦查和审讯中。

当然,对笔迹进行分析只是我们借以了解自身和他人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任何一种分析手段和工具所进行的分析,只能从普遍的角度进行概括性的分析,人的性格本来就是复杂的,单从笔迹进行分析难免有些浅薄。所以,我们在了解笔迹与性格的关系之外,对于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