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青铜器印象
1.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呈灰青色,所以称青铜。其代表作见图2—1至图2—4。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FB25/1486705380595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1.jpg?sign=1739690350-7ckr75QvQ3933dIWL9aDw1S3M7aO08ZD-0-4d6b9a693ca5433a322ebf7358a295b1)
图2—1 青铜尊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FB25/1486705380595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2.jpg?sign=1739690350-nN0lZ3o4OgIiPNCU55vUYkhXuycatOtS-0-1f19a9f387a02695c8fc3b92acdc8cfa)
图2—2 青铜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FB25/1486705380595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3.jpg?sign=1739690350-EpiUQGMb7Hf61T0JZ4VmUQDoJKYGdQzs-0-4d1521b8e18cd3af75c996cad5e913a2)
图2—3 青铜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FB25/1486705380595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4.jpg?sign=1739690350-EycIncjbrtHxTgu7IXP8MlFuVZRNO5YY-0-f11845b1231fd161c4cfa58b54e1da6a)
图2—4 青铜钟
商代的青铜器组合是酒器的组合,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周代的青铜器组合是重食器的组合,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组合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已失去了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已面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流程为塑模—制范—熔化合金—铜液浇注—冷却加工。《荀子·强国篇》有“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记载,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必备的条件。其中制范和熔铸是关键环节。见图2—5。
(1)制范。制范分“外范”和“内范”。“外范”制作是根据器形的塑模,使用泥或蜡等材料附着在模胎的表面,成为与模胎表面(包括凸出的纹饰)对应的阴型“外范”。“外范”可根据器形分为若干块,然后再依附模胎内制成一个内范,最后将“内范”与“外范”固定,其间的空隙则是浇铸的空间,即为青铜器形。商代制范有陶范法(泥模法),春秋战国发明了蜡模法(失蜡法)。
(2)熔铸。要将铜锡放入坩埚精炼后,才可倒入范模进行浇铸。商代融化铜液的坩埚叫“将军盔”,最大的一只能熔化十多斤铜。“后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浇铸“后母戊鼎”需要80多个坩埚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及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工队伍非常庞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9FB25/1486705380595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jpg?sign=1739690350-LZfSRtO9AiOA4VS0868PfZMY9iPA9Uwp-0-c0c1cfc60ba670663059d819a20e5298)
图2—5 制范、熔铸法
我国的传统金属工艺制作先有冷锻法,后有熔铸法。青铜制作工艺经过商周的浑铸,春秋战国的分铸,以及焊接、镶嵌和蜡模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使青铜器的式样更加丰富多彩、玲珑精巧。我国奴隶社会晚期的技艺已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青铜工艺的制作经验,为我国冶金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