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长曦剑(三)

一月之内所有人徒步走了十几公里,手脚全都磨出了血泡,河道已经远远离开了庆阳,往淳安甬江支流的方向去了。

大约挖出七八米深的时候,河底已经渗出了水。

工人们把泥沿着斜坡运到河堤,有宋纪亲自掌工,所有人都无一懈怠,东方南犰参与其中,倒是深刻体会到了坚辛,比他练剑时更累更苦。

虽然久居深宫,不受父皇待见,但顶着个皇子的头衔,以前从没有干过这么重的活。

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才过了几天,心里就开始发慌,两腿打颤,手上也开始起水泡,隐隐作痛,每日拉车双肩也很疼痛,即使是这样也不能有片刻休息。

大概从下午到晚上实在看不见了才收工。

这时他早就累得站不起来了,双腿就跟灌了铅一般,浑身酸痛得没有了知觉,玉衍也默许了东方南犰的行为,只是每天为他上药,第二天清晨这些伤痕便好了大半。

久而久之,便习惯了承受这些痛苦。

也许是因为声势浩大,庆阳城的百姓又沉寂了太久,他们本来默默关注着永宁河的工序,慢慢转到明面上来了。

有时候会有几个妇女,牵着自己的小孩,徒步走到工地,为工人们送来水果,待她们问起是何人主修的河道,工人们便会指向树荫下画图纸的人,说道,是那位公子付钱让我们挖的,我们也只不过是收钱干活的。

听闻妇女们便会走向那树荫,问问玉衍工期进程,河道途径的城镇,玉衍耐心答复之后,她们便回庆阳,将玉衍的话重复诉说了一遍,关于永宁河的一切,一传十,十传百,无一不知。

永宁河对于庆阳城的百姓来说,不但是他们的护城河,更是庆阳昔日繁华的象征。

是未发生那场屠城灾难前,父亲兄妹还在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那条河也还在的时候。

如果回到庆阳街上,肯定会看到一些紧闭大门的商铺突然开了门,将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请霞山的工人们在此休息,人们坐在盛开的花树下,讨论着永宁河,从永宁河在谈到家里的琐事,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无声无息中慢慢拉近了,一切都那么和谐,像是从未发生过那场屠城的灾难。

这只是人们在高兴之中短暂的忘却。

夏至天气很热,因为中暑倒下几个人,休息好了他们又继续参与到河道的修缮中,虽说过程艰难,但只要这条河修建完成,人们便再也不畏惧饥饿,庆阳也会因此改变。

清晨回到挖掘河道起点的时候,易秋禅会时不时望着如今的庆阳发愣,内心不知是欣慰还是喜悦,他感觉得到庆阳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令他荣幸的是,他也是参与这场改变的人之一。

修缮途中虽遇到一些困难,但也被一一解决了,跟玉衍接触得久了,他越发被她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看着她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当时这个年纪的槐安兄也是这般模样吧。

无论是性情还是才智,总让易秋禅觉得,站在这里的只是换了个模样的南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