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狼战术:华为销售团队建设与激励法则(华为营销方法丛书)
- 周庆 易鸣 向升瑜
- 5386字
- 2020-08-29 19:32:58
1. 用群狼战术紧盯市场
狼在发现猎物之后,一般都不会独自行动,而是呼唤狼群集体捕杀猎物,这就是狼的天性。实际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销售团队也应该像狼那样,用团队的力量紧盯市场。
1.1 重兵投入关键市场,巩固市场格局
在创立初期,华为为了与跨国公司争夺市场,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丝毫不吝投入,甚至不计成本,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人海战术”。对当时的华为来说,华为的产品进入哪里,哪里就是最关键的市场。
在黑龙江,华为与瑞典通信巨头爱立信“血战”,华为派出的技术人员是爱立信的十多倍,在每个县电信局展开“肉搏战”“巷道战”。哪里出问题,华为人立即赶到现场,解决客户的问题。就这样,华为凭借着不计成本的“人海战术”,重兵投入,从跨国巨头手中抢下一个个客户。许多跨国巨头对于华为的策略也只能表示无可奈何,因为他们要讲成本,亏本的事是不做的。
也正是在2000年,华为首次举办出征将士的送行大会,当时的标语上写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颇有悲壮的意味。任正非曾经动情地说:“华为是没有多少资本的公司,发展都是靠市场部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的。市场部‘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精神,不知道感染了多少员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员工奔赴前线。商场如战场,却比战场更加残酷与艰苦。市场部为了推广华为的产品,走遍了大江南北、山村乡镇,行程可以绕地球和月球转几千个来回。许多员工一遍又一遍地冲锋,‘身负重伤’,还是没能打开市场,我们又换了一批批的新人上去,替代他们。是广大员工用青春铺就了华为公司成功之路。”
2016年,时隔16年之后,华为再次召开规模庞大的誓师大会,召集后方2000名高级技术人员奔赴“前线”,力图抢占下一个时代的高地——“图像时代”。
除了开拓新的战略市场,对于已经占主导的市场,也时刻不能放松,要重点盯住。主导市场就是企业的粮仓,粮仓一旦失守,那仗就不好打了。任何企业稍微一松懈,竞争对手就趁机挤进来了,市场的竞争就是如此。以美国科技企业为例,过去几十年,没有哪家企业能一直独领风骚,而是你争我赶,相互渗透,并且以后来者居上为多。在1980年代,IBM凭借在PC市场出色的表现而睥睨天下,到了1990年代,随着Windows系统的成功,微软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科技企业。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新千年,谷歌公司凭借先进的搜索技术异军突起,成为硅谷界的“明星”。最近十年呢?最成功的企业无疑当属苹果公司,他们推出的iPhone手机风靡全球。国内同样也经历过类似的变化。
马化腾后来回忆说:“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取得成功,巩固腾讯在聊天社交领域的地位,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的关系链推到微信里面去,最后才赢得市场。其实赢得也很艰难,也就比同类产品快两周而已。”
而华为反复提出要坚守“主航道”,“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就是要盯紧关键市场,集中火力在关键点上实现突破,从而确保自身的优势地位,巩固市场格局。任正非说:“就好比吃下午茶,我们就集中精力吃几个甜点,重点市场重点投入。”
1.2 构筑防线,大小目标市场都盯到
重兵投入关键市场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不重要的目标市场,恰恰相反,很多时候,那些看似不太关键的目标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完全放弃这些市场,任由竞争对手“攻城略地”,竞争对手一旦在这些领域发展壮大,形成一定的优势,下一步很可能就对关键市场形成围攻之势。
客观而言,腾讯这种跟随策略一直颇受争议,并且大多未成气候,最终以失败告终,许多产品在无声无息中悄然下线。这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产品,像“腾讯新闻”“腾讯体育”“腾讯文学”等产品都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甚至在该领域做到了第一。但腾讯推出这些产品最核心的目的,还是巩固庞大的“社交帝国”。
用军事术语来讲,小的目标市场就是“战略纵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有马奇诺防线,但德国绕过了马奇诺防线,从比利时突破,仅用几个月就攻占了法国。而德国在攻打苏联时,苏联凭借辽阔的国土面积,精心构筑了数道防线,德国就没办法顺利推进了,与苏联陷入了持久战,最后输掉了战争。
华为的手机业务一开始就是从中低端业务做起来的,后来慢慢往高端渗透,建立起华为手机的品牌形象。既然华为可以走这样的路,那么别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呢?因此,任正非指出,华为手机在聚焦高端市场的同时,千万不能把低端市场丢了。
华为的“荣耀”品牌不仅承载着华为构筑防线,防止其他厂商从低端市场突围的任务,还定位于电商品牌,走互联网营销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华为的一种销售策略。过往,华为公司主要面对的是运营商客户,很少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两者间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因此,自从小米公司使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奠定基础之后又成功“落地”,开始往线下布局。也有许多企业都在试图复制小米这种模式。所以“荣耀”采取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对于华为来说,既是一种探索,又是一种防御策略。
1.3 建立覆盖目标客户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在建立营销和服务网络方面,华为向来舍得投入。在任正非看来,许多技术先进的跨国企业在中国难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不舍得投入资源建设营销网络。而华为坚持投入,拉近了与客户的关系,能及时与客户交流,解决客户的问题,所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服务目标客户方面,华为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普遍客户关系。许多企业或销售团队与客户建立关系时,一般只考虑关键位置上的客户,认为只要服务好关键客户,就能把产品卖出去。但任正非并不这么看,他认为非关键位置上的客户也是很重要的,也要维护好。不能因为对方仅是局方的一个运维工程师就不作维护、介绍产品,那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票。
随着华为终端部门的发展壮大,华为也意识到,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与面对运营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华为极力在加快建设终端营销服务网络的步伐,争取把终端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到更广的区域。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华为终端部门学习的是OPPO和vivo的策略。
2014年和2015年,当其他手机厂商还在“线上”和一二线城市厮杀,鏖战正酣时,OPPO和vivo却积极在线下布局,将营销网络延伸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到了乡镇。提前的布局让这两个品牌手机背后的企业步步高集团收获颇丰。而当“线上”和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时,所有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三四线城市。
最近几年,“新零售”的概念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新零售”就是拉通“线上”和“线下”,“线上”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并对商品运输、存储进行合理配置,“线下”则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和体验。而这无不需要营销服务网络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