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原文】

子游为(1)武城(2)宰。子曰:“女(3)得人(4)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5)者,行不由径(6),非公事,未尝至于偃(7)之室也。”

【注释】

(1)为:读音“wéi”,做。

(2)武城: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城池,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

(3)女:读音“rǔ”,同“汝”,你。

(4)人:人才。

(5)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后来成为孔子的学生。传说澹台灭明长相丑陋,孔子曾因此觉得他才薄,而后澹台灭明闻名于世,孔子感叹,“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6)径:小路、捷径。文言文中常引申为正路以外的邪路。

(7)偃:读音“yǎn”,子游自称。

【译文】

子游做武城县长官时,孔子问他:“你在这里得到什么人才了没有?”他回答:“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来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到我的住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