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生态服务系统研究
- 张丽艳
- 1461字
- 2025-02-14 23:37:23
第二节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主张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布罗芬布伦纳将生态系统划分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以及长期系统,构成了生态系统理论的系统模型[69]。后来该理论被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中,提出个人环境实践[70]。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就是借鉴了生态学的观点,主要强调了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将个体纳入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考量,为全面认识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
杰曼(Geremain)和吉特曼(Gitterman)在1970年前后综合了各类社会工作理论,形成生态系统理论观点,又被叫做生活模型(life model),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罗芬布伦纳在1979年提出生态系统理论,并将生态系统划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以及时间维度。1999年格林(Greene)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中包含了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胜任力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等核心概念[71];2001年,马蒂斯(Matthies)从生态系统理论的对立面提出了生态社会视角,他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不仅仅要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这是对生态系统理论的补充和完善[72]。查尔斯·扎斯特罗(Charles H.Zastrow)、卡伦·卡斯特—阿什曼(Karen K.KirstAshman)在2004年出版的《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书中提出生态系统包括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并且三个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73]。莫拉莱斯(Armando T.Morales)以及谢弗(Bradford W.Sheafor)在2004年出版了《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一书,在书中对生态系统模式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他们认为生态系统应该划分为五个层面:个人、家庭、文化、环境结构以及历史,这一模式既包括了整体视角又融合了历史视角,取得了新的突破[74]。
从社会生态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生态理论一直被国外学者应用于社会工作当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该理论的内容和形式,但其核心仍然是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将个体置于各个层次的环境当中,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
从养老环境生态化的视角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将该理论应用于养老领域。李万发等人提出,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微观、中观、宏观三大系统入手,发挥多方供给主体作用,探索城市高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新路径[75]。刘晓静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建立空巢家庭养老社会支持网络系统[76]。李筱等人针对失智老人提出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构建家庭微观支持系统为主导,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购买服务,为失智老人构建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的社会支持体系[77]。陈长香、李淑杏根据调查发现正式及非正式支持均对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有着影响,故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老年人健康维护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构建模型[78]。齐芳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置于社会工作实务当中,并从中重点总结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优势和局限,他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比心理学更重视环境变化,注重个人内在想法和感受,并提醒工作人员有多种可能,提供一种整体的干预模式,并从系统的多元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79]。陈乐乐、曾雁冰、方亚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探讨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预测老年人条件期望费用和非条件期望费用,为合理有效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促进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80]。
近年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越来越受学者们的关注,并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社会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推动了社会工作更全面、更高效、更优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