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魔咒

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里我将时不时地向你介绍魔咒。这些咒语原本只是游戏,因为真正的魔法从来都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意念,只是我们往往不知道罢了。

但事实上,我们都是运用魔法意念的大师,它带来希望和向前发展的可能。在现代社会,我们其实每天都在使用这样的魔法意念。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或许就能找出隐藏在时常变化的外表下的本质原则。

我们不再相信天命,而相信成功。为了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权力,我们选择普拉达(意大利品牌Prada)的套装,而非羽毛饰物和各种文身。

我们不再向神祈祷,我们开始崇拜名流。他们的一张照片或者一件衣服就能让我们陷入疯狂,就好像圣徒看到了圣物一样。

当在公共大屏幕前观看球赛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呐喊声能让我们支持的球队在千里之外的赛场上踢进一球。

魔法意念和迷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迷信,是指一个人不理智地相信,他可以通过某种行为来影响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即便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尽管我们今天不再相信古老魔咒的效应,甚至心里还嘲笑它,但这只是因为我们把它们重新定义了。符号和语言的变化,并不代表我们的意愿也在变化。

“如果我现在努力工作,之后就只用做那些能令我感到愉快和充实的事。”或者“我越是有钱,就越幸福。”我们宁愿相信保险公司的口号标语,也不信咒语和神秘的配方。其实我们心里都希望钱和对未来的投资能保护自己,并在某一天带给我们幸福。

我在这里引用的咒语来自古希腊莎草纸上文字的摘录。1905年夏,在海德堡大学举办的研究生讨论课上,语言学家和宗教学家阿尔布雷希特·迪特里西,神秘地介绍了这些咒语。这次讨论课名义上称为“古希腊莎草纸文字精选”。“魔咒”一词被有意地省略,因为当时的老派语言学家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研究“野蛮社会”的文明,其中包括迷信,而并非“文学”。这些被记录的魔术操作源于公元5世纪。它们是见证历史的文字,由此我们能深刻了解古时候的魔法意念。1928年,古语学家卡尔·普赖森丹茨把这些文字译成了德文。

变成隐形人的无误手段:

“用油或者猫头鹰的一个眼球和一只瓢虫的粪球,以及一些绿色浆果的油,把这些材料一起碾碎,然后涂抹全身,并对着太阳说:‘我以(……)的名义请求你(……)。’不断重复以下的话:‘让我隐形,Helios大神,在所有人面前,直到日落(……)’”

(出自卡尔·普赖森丹茨编《希腊莎草纸咒语》2001年出版,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