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酒吧的故事讲到了很晚,第二天春醒来已快中午,吃完饭,无事可做,春决定去古玩市场转悠转悠。房子还没挂出去,楚老一直没有回来,她想打听打听簪子的真实价值。

她不懂什么古董,就是有时听同事说上两句最近热门的有关古董的小说和电视剧。古玩市场里都是些大爷大叔的人在转悠看货,像她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则是少之又少。春想今天如果能找着个正规的商家,将她的簪子瞧一眼,估个值也是没白来。

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在春的眼里不过是长得或好看或难看的瓶瓶罐罐,至于它们各自背负的故事和历史,春更是无从知道。

“姑娘,看看这盘子,明代青花瓷。”

春微笑着摇摇头,在摊主的召唤声中穿梭而过,像是不小心闯进牦牛群的梅花鹿。

正看得热闹时,却听又有人冲她吆喝:“这个姑娘,请留贵步。”

抬眼瞧去,西装革履的人已到了跟前,意外的眼熟,嘴上却叫不出名字。

“这么多年不见,越来越漂亮了。”对方的热情早已像喷泉似的从眼睛里喷射出来,春只能努力遮掩着遗忘的尴尬。

“不记得我了,都怪我,都怪我,没有跟老同学多多联系。我是郎坤,咱们小学同学,花园里小学,五年级1班。”

名字和脸都似曾相识,就是两者不大能联系起来,不过应是同学无疑,春作出想起来的表情。

“这大热天的,赶紧屋里坐会凉快凉快。”说着话,郎坤就很娴熟地撩起门帘将春往屋里让。高高支撑起的胳膊,像是在撩拨金子打造的帘子,是为了迎接最珍贵的客人,才使了老大的劲。盛情难却,春进了这个挂着珍宝斋牌子的门店。

刚落座,一杯飘着一朵白色茉莉的酒红色冰镇梅子汤就端了上来。

“我做的,快尝尝。”

还未入口,一阵淡香伴着一股凉气缭绕鼻尖,喝了一口,酸甜正宜,半分不多,半分不少,刚才在市场吸收的燥热气一下去了大半。

“非常好喝,真是凉快不少。”

“慢慢喝,管够。”真没想到能在这遇见你,上学时你学习那么好,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现在咱俩反倒志同道合,都玩起这些古玩意来了。”

春面带愧色,她哪敢用“玩”这个字。

“不过,你恐怕是新入行不久吧,这里鱼龙混杂的,没人带着,你竟敢来。佩服佩服。”

“我就是瞎转转。”春早已将这个店的大致布局看了遍,这里显然是一家售卖古董的店铺,而且看这规模还不小,“不过,看你这里好像挺厉害的。”

“说实话我只是个小打工的,就是老板信任我们,不常来店里,任我们自己折腾。哎,你也可以随便看看,店里又没人。像那边,有好多我们老板从国外追回来的战争时候流落在外的宝贝。”

“其实我完全不懂这些东西。”

“没事,我可以给你讲啊,古玩嘛,重点在于玩,那怎么玩呢,那就在于交流了。”

有时候过度的热情反而是一种负担,春想结束这场无休止的交谈。

“其实我今天来这里,是想找人帮我看个物件,既然你懂,正好帮我瞧瞧。”

春给了他手机里簪子的照片。

一看照片,郎坤就道:“簪子这种东西,流传下来的不多,因为有些材质的问题,也不好保存。单从照片上看,这个簪子造型别致,看这手法,像是清朝之后的物件,再早怕是不可能了。”

“你是说它有可能是清朝的物件?”

“你是从哪得来这物件的?”

“我家的一个亲戚的。”

“是她家里流传下来的还是偶然取得的,你知道一个物件的来路,有时候就大概齐说明它的价值。就像一个人,她的出身就奠定了大半的人生。”

春当场给姑姑打了电话,但姑姑对这个簪子也是一无所知,只说是朋友送的。

郎坤继续道:“要说是清朝的物件,几率怕是极低的,更大可能是民国制品,如果能看到实物,更能准确的判断。”

“可是我今天没带。”

“如果你相信我的话,明天你拿东西过来,我也请我们这的掌眼师傅帮你仔细瞧瞧。”

“那周二吧,那天我休息,我带东西过来。”

“好嘞,我一定备好上好的梅子汤等您大驾光临。”

事情就这么说定,春心里暗喜今天真的没有白跑这一趟。先将簪子的价格落停了,再去合计医药费的问题吧。想起医药费,春的心头似是灌注了水泥似的沉重。所谓小孩子的自由,就是不想吃饭就不吃饭,不想午睡就不午睡,而作为大人的自由,就是钱的自由吧。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有人从背后拍了春一下,回头看去,是刘熙娜似香港小姐般亲切的笑容。

“护士长,你怎么在这?”

“随便逛逛,你呢?”

“我也随便看看。”

“去了这家店?珍宝斋,这个老板我认识,挺好一人。”

“奥,我也是就看看。”

“那我载你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