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预后

对于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缓解和减轻症状是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与之相比,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则是改善预后。
在多重危险因素干预研究中(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MRFIT),对没有明确冠心病临床表现的男性患者进行一级预防,随访7年,结果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死亡率增加3.4倍。血脂调查临床一级预防研究(Lipid Research Clinics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也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男性患者,冠心病死亡率相对危险比为6.7。
很多研究证实,近期发生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尽管之前症状不明显,但在住院前或随访中的动态心电监测或运动试验中已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证数,这提示有证数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以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显著增加密切相关。一个前瞻性设计的多中心心肌缺血MSMI(Multicenter Study of Myocardial Ischemia)研究,入选936例明确诊断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出院后随访1~6个月,每位入选患者均进行踏车运动试验或同位素铊负荷心肌显像检查。结果与以往的不同,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者预后并无恶化,研究者的解释是可能与这部分人群的相对危险度中等或较低有关,因为他们的预后本来就不差。
尽管有客观心肌缺血证数,但有无症状是否影响预后仍存在争论。Cole和Ellestad的一项早期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402例踏车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发现有症状的心肌缺血组在死亡和心梗,或心绞痛恶化的复合终点为无症状组的两倍。Mark等也证实了这点,他们回顾分析了1698例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均进行了运动试验和心导管检查。尽管在无痛性ST段改变组的每年死亡率较有心绞痛组和运动试验阳性组平均增加2.8%,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要轻,总体预后仍有改善。MSMI研究的另一分析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缺血严重性和程度显著低于有明确症状组,心脏事件和死亡的危险性也显著低。然而也有很多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心绞痛患者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差异,尽管表面上似乎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者的预后相对更好,但是大量累积的资料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仍提示着预后不良的危险增加。
考虑到药物治疗的不便利和不良反应,血运重建可能发生的(虽然是极少)严重并发症,且没有通过治疗减轻症状的获益,识别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高危人群,选择血运重建策略显得更有价值。Laukkanen等非常好地描述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传统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在芬兰东部的库奥皮奥进行了一项大规模人群的缺血心脏病的KIHD(Kuopio Ischemic Heart Disease)研究,结果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更能明确的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和冠心病死亡率,特别是当它与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病同时存在的时候。同样,在进行了心导管,血管造影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这些发现被推测为全部危险因素中的决定性部分,但遗憾是特异性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据数资料仍然非常有限。ACIP(the Asymptomatic Cardiac Ischemia Pilot Study)多中心研究被设计成探索性研究,入选55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但有冠脉阻塞的冠心病患者,随机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心绞痛指导的药物治疗,或缺血指导的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随访2年。由于例据较少,结果的说服力不够,也不足以支持亚组分析,但仍然发现事件率与药物治疗组中的前降支近端病变或多支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