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多层CT或电子束CT
多层CT或电子束CT平扫可检出冠状动脉钙化并进行积分。人群研究显示钙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人群相联系,但钙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却并不相关,因此,不推荐将钙化积分常规用于心绞痛患者的诊断评价。
CT造影为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及形态的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阴性预测价值,若CT冠状动脉造影末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检查。但CT冠状动脉造影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限度,特别当钙化存在时会显著影响狭窄程度的判断,而钙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相当普遍,因此,仅能作为参考。
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分层和预估:通过危险分层和预估,对于高危患者可尽早开始个体化治疗,改善长期预后。危险分层可根数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综合判断。
1.临床评估
根数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可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典型的心绞痛是主要的预后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相关。有外周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者预后不良,易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完全性LBBB、左室肥厚、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分支阻滞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高。
2.负荷试验
运动心电图可以以Duke活动平板评分来评估其危险性。运动早期出现阳性(ST段压低>1mm)预示高危患者;而运动试验能坚持进行是低危患者。超声负荷试验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死亡或心肌梗死每年发生率<0.5。而静息时室壁运动异常、运动引发更严重的异常是高危患者。
3.核素检查
也是主要的无创危险分层手段,运动时心肌灌注正常则预后良好,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每年发生率<1%,与正常人群相似;相反,运动灌注异常常有严重的冠心病,预示高危患者,每年死亡率>3%,应该做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重建治疗。
4.左室功能进行危险分层
左室功能是长期生存率的预测因子,LVEF<35%的患者每年死亡率>3%。男性稳定性心绞痛及有三支血管病变,心功能正常者5年存活率93%;心功能减退者则是58%。因此心功能可以作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
5.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对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患者,可以明确诊断及血管病变情况并决定治疗策略及预后。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预后的预测指标,最简单、最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CASS注册登记资料显示正常冠状动脉12年的存活率91%,单支病变74%、双支病变59%,三支病变50%,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左前降支近端病变也能降低存活率,但血管重建可以降低死亡率。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