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其一)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偶書:偶然、隨心寫下來。書:書寫。《回鄉偶書》共有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老大:年紀老邁。賀知章回到家鄉時已經八十多歲。

 鄉音:家鄉的口音。鬢( ban3〔殯〕 bìn)毛:臉旁靠近耳朵的頭髮。衰:這裏指稀疏,衰敗。

 相見:看見我。不相識:不認識我。

【解讀】

本詩通過描寫詩人重返故鄉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對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

詩人三十多歲時就離開家鄉,到八十多歲才回到此地。詩人的口音雖然沒有改變,但鬢角的頭髮已經變白了。路上遇到的兒童都不認識詩人,反而問詩人是哪裏來的客人。詩歌前兩句讓我們感受到一位鬚髮斑白的老人,回到家鄉時異常激動的心情。後兩句寫兒童與詩人之間的對話,淡淡幾句卻引起了詩人的無窮感慨。隔了五十年才重返故鄉,詩人從少年變成老翁,物是人非,連家鄉的兒童也不認識自己,這讓詩人感慨時光飛逝。

【文化知識】

金龜換酒

賀知章比李白年長四十歲,可是兩人都喜歡作詩飲酒,因此成為了一見如故的忘年之交。賀知章初見李白時,稱李白為「謫( zaak6〔擇〕 zhé,降職)仙人」,即「被貶下凡塵的神仙」,並熱情地邀請他喝酒。結賬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都忘記帶錢,賀知章於是將皇帝賜給他的金龜(唐代三品以上高官的一種佩飾)作為酒錢。這就是文學史上有名的「金龜換酒」故事,後人用這個典故來形容人曠達酣飲、傾心結交。後來賀知章將李白推薦給唐玄宗,李白得以拜見皇帝,更得到翰林待詔的職位。

【練習】

(參考答案見此处)

 詩歌第一句反映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鄉音無改」一句,可見詩人

○A.不忘故鄉。

○B.記憶力好。

○C.很難改掉鄉音。

○D.被鄉音困擾已久。

 詩歌最後一句中提到的「客」是指誰人?



 根據詩歌內容,你認為詩人回鄉時的心情如何?



 如果你是村裏的小孩子,看見一位不認識的老人家來了,你會對他說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