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纱,轻轻笼罩着这片农户。一声“虎哥”骤然打破宁静,那声音穿透渐起的薄雾,直直落入众人耳中。带头大汉“坐山虎”下意识循声转头,看清来人后,脸上瞬间绽出热忱的笑容,原本冷峻的面容也柔和了几分。他快步迎上前,朗声道:“哟,董老弟,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怎么在这儿呢?”
被称作董老弟的董一浩,身形修长,一袭道袍随风轻摆,气质儒雅又透着几分坚毅。他拱手行礼,不紧不慢地说道:“虎哥,我正要去三清观办些俗务,恰好路过此地。”坐山虎恍然大悟,“哦”了一声,随即伸手拉住董一浩,热情地往石凳处走去,爽朗笑道:“既然来了,就别急着走,咱哥俩好好唠唠。”
两人并肩坐下,聊了好多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有的趣事…。可话题一转,便落到了这几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上。谈及这些,坐山虎神色激昂,眉飞色舞地比划着:“你是不知道,这世道变了,各地豪杰并起,都在反抗暴元。”董一浩听得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目光中闪过思索。
越聊兴致越高,坐山虎忍不住仰头大笑,笑声在山林间回荡。他一拍大腿,神色郑重地看向董一浩:“现在七杀真君振臂一呼,召集了八方好汉,共襄义举。队伍已经壮大到一万多人,成了反元的第三股大势力。董老弟,你武艺高强,何必守着道观过那清汤寡水的日子?不如加入义军,搏个锦绣前程!你那两位兄长,如今都已是真君的左膀右臂,你去了,凭你的本事,还怕捞不到一官半职?”
董一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却还是婉拒道:“虎哥,多谢你的好意。只是小弟我心里清楚,自己这点功夫,跟那些真正的一流高手比起来,还差得远呢。直到亲眼见识过那神乎其技、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武功,才惊觉自己以前不过是坐井观天。就我现在这水平,不学会高超武艺,去了义军也难有作为,实在心有不甘呐。”
坐山虎虽有些遗憾,却也表示理解,长叹一声道:“人各有志,哥哥我也不再勉强你了。不过还有件事得告诉你,你父母和朱教席他们,真君已经妥善安排住进平安谷了,衣食无忧,也不用再受这兵荒马乱之苦。”
董一浩一听,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泛起惊喜,眼中满是激动与欣慰,急切问道:“真的?那可太好了!虎哥,替我多谢真君。这下我也能安心了。”
董一浩与坐山虎相对而坐,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的面庞。二人又畅谈江湖轶事、往昔经历,话语如潺潺溪流,绵绵不绝,不知不觉间,夜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他们的交谈声在寂静中回荡。直至窗外夜色浓重如墨,两人方才起身休息,第二日,拱手作别,向着不同方向踏上各自的征程。
此后的几日,董一浩马不停蹄,一路风餐露宿。他穿越热闹喧嚣的城镇,绕过波光粼粼的湖泊,又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随着距离青城山越来越近,空气中都弥漫着愈发浓郁的清幽气息。
终于,他抵达了青城山三清观。青城山作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亦是五仙山之一,名不虚传。抬眼望去,连绵的群峰似巨龙蜿蜒,一座挨着一座,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山上的树林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绿得发亮,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山间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混合着湿润的水汽,让人闻之身心舒畅。
三清观,作为道门四大圣地之一,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静静矗立在这片青山翠谷之中,宛如一位超脱尘世的隐者。道观内供奉着道门最高的三清神:太上老君,白发苍苍,面容和蔼,仿佛洞悉世间万物的奥秘;元始天尊,周身散发着神圣的光辉,庄严肃穆,象征着天地初开时的混沌与元始;灵宝天尊,手持如意,仪态端庄,寓意着世间的灵秀与宝藏。
三清观观主乃是鸿运天尊,这位强者早已踏入天人境,实力超凡入圣,在江湖中威名赫赫。他座下有五位得意弟子,分别是清全,为人稳重,修行勤奋,深得道法精髓;清禾,性格温和,犹如春日暖阳,对道法有着独特的见解;清冰,面容清冷,如同冬日冰雪,修炼的功法也透着一股凌厉的寒气;清灭,行事果决,在修行上追求极致的力量;清十,思维敏捷,擅长钻研各类道法秘籍。此外,三清观还有亲传弟子、内门弟子、外门弟子以及杂班弟子,共计三千余人。他们每日在观中潜心修炼,研习道法,使得三清观内充满了浓厚的道学氛围。
三清观的建筑风格与长春宫截然不同。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古色古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与庄严的气息。红墙青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每一块砖石仿佛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走进道观,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让人的心灵瞬间变得宁静而祥和。
暮春时节,和风煦煦,董一浩一袭道袍,牵着一匹矫健的黑马,行至青诚山山脚下的客栈。这客栈古色古香,飞檐斗拱在日光下影影绰绰。他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店小二,郑重叮嘱道:“小哥,这马可得照顾好了,它可跟着我走过不少地方。”店小二连忙应下,牵马去了马厩。
董一浩转身,望向那蜿蜒曲折、隐没在葱郁山林间的山路,深吸一口气,抬脚迈了上去。山路两旁,树木枝繁叶茂,像是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各色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拂过,送来缕缕芬芳,令人心旷神怡。沿途还有形态各异的灵石怪山,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仙人指路,有的像巨兽蹲伏,每一处景致都别具韵味。
然而,董一浩却无暇欣赏这美景。他身负重要任务,心中满是焦急,脚步匆匆。两个时辰转瞬即逝,他终于来到了三清观门前。这三清观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铜制的门环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光。他刚到门前,便有一个眉清目秀的看门道童快步迎了上来,手持拂尘,拦住他的去路,轻声问道:“施主,来此有何贵干?”
董一浩赶忙抱拳行礼,语气诚恳:“小道童,在下董一浩,特来求见凌云道长。这里有一封书信与一把断剑,烦请你转交给道长。”说着,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书信和断剑,递了过去。接着又补充道:“还能帮在下带一个口信给凌云道兄吗,就说他六弟来找他了。”道童微微点头,接过东西,转身快步走进观内。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道袍的翩翩少年道童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他远远地就挥舞着手臂,大声呼喊:“六弟!”声音在山林间回荡。董一浩闻声,眼中闪过惊喜,也连忙迎了上去,高声回应:“大哥!”两人快步走近,紧紧相拥,千言万语尽在这一声呼喊与拥抱之中。
凌云眼中满是藏不住的亲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声音都不自觉地拔高了几分:“六弟,许久未见,你长高了,愈发帅气精神啦!走,去大哥住的地方,咱们好好唠唠这些年的事儿。”说着,便伸手揽住董一浩的肩膀,一副亲昵热络的模样。
董一浩抬眸,目光带着几分感慨,笑着回应道:“大哥,你这几年变化也着实不小。若不是你主动唤我,我还真不敢贸然相认。”看着眼前这位气质愈发沉稳内敛的兄长,董一浩心中满是岁月变迁的感叹。
凌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促狭:“六弟,大哥倒是好奇,这么久没见,你的轻功可有长进?来,试试,跟上我!”话落,他身形陡然一动,恰似一阵迅猛的疾风,眨眼间便掠出数丈之远,身影在日光下只留下一道道虚幻的残影,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董一浩见状,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即深吸一口气,周身灵气涌动,施展出那赖以成名的浮光掠影术。他的身形瞬间变得飘忽起来,如一片在风中疾舞的落叶,紧紧追随着凌云的步伐。然而,凌云的速度实在太快,董一浩只觉压力如山,每一次提气飞跃都竭尽全力,才勉勉强强跟上,不至于被落下太远…一刻钟过后,二人来到凌云的住处,一间不大不小的院子,房屋院外有几个道童在打扫,凌云吩咐道:“你们下去准备一些饭菜来,我要与我兄弟接风洗尘。”,道童领命,不多时,端来一些蔬菜水果,二人便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开始边吃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