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移星计划
- 天堂的伟大征程之烈焰征程
- 高丞天
- 7439字
- 2025-04-06 09:23:58
就在同一时刻在“克拉克岛”上的“指挥中心”。
赵磊宇透过窗户静静的观看这壮丽的风景,他的办公室处于“克拉克岛”上最高的建筑顶端,在这里可以环视“天堂号”内的一切。
从这个位置看,“麦哲伦海”就像一枚巨大无比的魔戒,而“克拉克岛”则是镶嵌在这枚魔戒上的一颗璀璨的宝石。
作为“天堂号”内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有权利知道“天堂号”内的一切运行状况,以随时作出判断,但这里大部分的决策都由“天堂号”内的AI执行,最高行政长官只有在“天堂号”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才行使他的权限。
赵磊宇来自于中国西安,现年36岁,身高1.8米,一头短发,长着一张刚毅冷静的脸,饱满的额头,在他的两眉之间,有一个不是很明显的伤疤。这条伤疤是在一次重大事故中留下的,而这个事故可谓家喻户晓,那就是4年前发生在南极零重力区的陨石撞击事件。
他毕业于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是计算机信息领域的专家,曾就职于上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那次重大事件中,以极强的判断力,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而脱颖而出,由于处事冷静,判断准确,有外号“石头”的著称,是“天堂号”的第三任最高行政长官。
当然,仅仅是凭这些还远不能胜任“天堂号”的最高行政长官。
他能成长为“天堂号”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经过一系列近乎严酷的考验,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的娴熟与应用,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准确判断与执行才是胜任最高行政长官的首要条件。
在“BJ区”工业园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主要的职责就是观察监控器上的数据,来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在“麦哲伦海”的蓝藻爆发事件中,是他建议向海水中灌输氧气,以改变“麦哲伦海”的含氧量,从而遏制蓝藻的生长。也因此使“天堂号”管理委员会发现氧平衡是决定“麦哲伦海”是生态是否正常的重要条件,还建议引入珊瑚而彻底改变了“麦哲伦海”的氧气只入不出的状况。这次事件后他就被调到“克拉克岛”的“指挥中心”担任重要职位。后来在废物品循环系统宕机事件中,也是他判断准确,调度有方,加上各方积极配合,把一次重大的危机化解与无形。而在南极零重力区的陨石撞击事件更是体现出其在复杂极端情况下冷静的思维、出色的判断与强大的执行力及自我牺牲精神。
这些恰恰是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所必备的条件。
从1年前当选“天堂号”的第三任最高行政长官后,他对“天堂号”的运行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其说“天堂号”是一个超级太空站,还不如说是一艘航行在太空中的超级宇宙飞船,所不同的是,这艘超级宇宙飞船无法进行机动飞行,只能静静的停泊在这个行星引力的低洼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对其进行微小的姿态调整——试想一下即使在太空中,要推动像“天堂号”这样的庞然巨物,所涉及的推进系统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级的所在,光耗费的燃料都将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也是人类工程力学上的极限。
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永远的被囚禁在这片拉格朗日L2点的这片引力低洼处。
而事物的发展往往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被打破。
30分钟前他得到报告,在距离“天堂号”大约1万多公里的太空中,也就是拉格朗日L2点的这个区域,有一个巨大的不明物体,初步推测应该是5年前那颗巨大的流浪行星带来的陨石进入到这片引力低洼处。或许是其运行速度缓慢与极低的反光率,或许是其轨道几乎垂直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所以太空预警中心没有及时发现它的运行踪迹。
在这样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小陨石都将引发巨大的灾难,并引起高级别的预警。
“哦!长度在8.2公里,宽度在7.5公里。其在轨道上与CGGS-1的相对运动速度大约在每小时100公里,哦天哪!其运行轨道将在122个小时后与‘天堂号’重合。”
“天堂号”管理委员会的首席技术执行官J·弗莱泽的脸上充满了惊恐:“这是要发最高级别的预警了。”
没有任何犹豫,赵磊宇按下了控制台上那个硕大的红色报警按钮。
“天堂号”内第一次内响起尖利的防空警报声。
根据《CGGS-1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上的提示,当“天堂号”内的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所有居民将立即返回居住地,等待“天堂号”管理委员会的指令。
这是“天堂号”运行12年零3个月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危机。
最高级别的预警就是把在“天堂号”内的所有居民通过小列车全部运送到南、北极两侧的零重力区,再把他们一个一个安放到60艘载人飞船上,然后通过气密舱把载人飞船发射到返回地球的抛物线轨道上,以避免随之而来的大撞击引发的毁灭,但整个流程却需要花费128个小时,这意味着将有一部分人无法从“天堂号”内撤离到安全区域,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报警声平息后,一个紧急会议在“克拉克岛”“指挥中心”举行,这里位于大楼的12层,四周全部都是明亮的玻璃幕墙,几乎可以看到“天堂号”内的所有区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天堂号”管理委员会的9位成员,首席技术执行官与各区域的技术主管。会议室中心有一张椭圆形的桌子,桌子周围是十几把椅子,靠近玻璃幕墙有一圈单人沙,会议桌靠近内侧墙上则是一个显示屏,上面可以作为显示器而显示一些重要资料,也可以作为画板而作简易的示意图。他们要在这里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要避免陨石与“天堂号”在太空中相遇。
“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运行CGGS-1而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委员会的总人数为9人,其中6位分别来自于“天堂号”内的各个区域,2位来自于联合国的监督机构,还有1位则是“天堂号”的最高行政长官,其来自于“天堂号”内为期4年一次的民主选举。
在“天堂号”委员会成立之初,为了兼顾各方的利益,“天堂号”内的重大举措都将通过委员会的投票表决进行议事授权。虽然过程缓慢,行事踌躇,有时还伴随着激烈的争论,总的来说12年来没有发生重大事故,这也给了“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极大的信心,但因为各个区域意识形态与政治观点的不尽相同,思想冲突还是不可避免。
其中来自“华盛顿区”、“柏林区”、“巴黎区”为代表的委员会成员信奉的是利益至上的原则,而来自于“BJ区”、“莫斯科区”、“圣保罗区”则奉行的是生命至上。两个派别各行其道,因此每次重大决策都难免要在“天堂号”管理委员会中引起一番唇枪舌战。
就在这些反对派中,就有一个骨灰级的人物,其就是来自于“华盛顿区”的本·杰明。
直到登上载人飞船之前,本·杰明议员还喋喋不休的反对“天堂号”的建设计划,当他还处于年少的时候,从同样身为议员的祖父口中得知人类将在遥远的拉格朗日L2点建设超级太空城时,他简直是惊呆了。
与他的祖父一样,本·杰明觉得那纯粹是痴人说梦,一是他们坚定的认为通过离心力不可能产生人造重力,那纯粹只是一种物理假象,因此超级圆筒内的人将无法直立行走;二是他们认为不要说建设超级空间站所需要耗费天文数字般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人类难以承受的负担,就是把几万人运输到那里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祖父还向本·杰明例举了上世纪阿波罗登月计划中遇到的无数困难,特别是阿波罗13号登月计划,简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信念更是与日俱增。
为此他曾积极的游说于美国参众两院的各个议员之间,试图说服他们参加“天堂号”建设纯粹就是浪费国家的钱财。他的誓言旦旦也感染着周边一些意志薄弱之徒,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坚定的反对派团体。
他们还试图在联合国表决大会上阻止联合国成员对“天堂号”建设的投票,虽然他们的言行的确在会员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一些摇摆不定的成员国处于观望状态,但在成员国中还是以微弱的劣势而失败。
为了试图说服他,在“天堂号”的建设后期,国会议员还曾把来自遥远太空“天堂号”的现场图片展示在他的面前,试图向他证实“天堂号”的建设安全无虞。
但本·杰明却坚决的拒绝观看这一宏伟的壮举,认为这些图片的展示没有实际意义。
直到壮丽的太空旅程与“天堂号”无与伦比的辉煌奇迹出现在他的眼前,本·杰明才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般败下阵来,他舞动双手不断以惊吓过度的口气对着来自遥远地球的镜头说:
“完蛋了!完蛋了!牛顿第二定律就这么完蛋了!牛顿第二定律就这么完蛋了!”
他还一直认为我们不可能看到超级圆筒内侧的对面,因此当他看到那些雄伟壮观的景观时,他又经不住叹息道:
“甚至光线都可能在惯性立场中弯曲,爱因斯坦也错了。”
但内心还是又那么一丁点不服气,因此在后来的各种会议中总是极尽挑衅之事,直到过了10年,残酷的现实才彻底的撸平了他身上每一根扎人的鬃毛,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
本来他没有机会进入到“天堂号”管理委员会,这一方面是在竞选“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时候,“天堂号”内其他区域都受到了本·杰明的威胁:如果不让他当选委员会成员就通过地球上的美参众两院终止、减少对该国的援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衡各方利益。就这样本·杰明才勉强的进入到了“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成为9个成员中的一员。
不过,正方成员中同样有一个重磅级的人物,那就是“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BJ区”代表王炳权。
与本杰明恰恰相反,王炳权却是“天堂号”建设的坚定支持者。
王炳权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温州雁荡山,钟灵神秀的雁荡山水培养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喜欢喝的就是雁荡山的毛峰。年轻的时候以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系,后来又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进修博士,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中、美两国工程院的院士。回国后进入到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参加了一系列大型运载火箭的设计、制造、发射等工作,36岁就已经是航天界闻名遐迩的人物了。后因工作出色,弃科从政,被派遣到莫斯科任中国驻俄罗斯代表,4年后又被调任到华盛顿任美国大使,又过了4年,他已经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了。在“天堂号”完成建设并交付国际社会后,他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天堂号”管理委员会“BJ区”的代表。
王炳权不但熟悉“天堂号”的整个结构、原理、工况,同时清楚“天堂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面向太空的一个小型社会,更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国际社会,因此这里各个区域间斗争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地球联合国会议上各国之间的博弈。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与心理博弈造就了他超强的心理素质,45岁就已经华发早生。短发,硕大的头颅,锐利的眼神,戴着一副无边框近视眼镜,紧闭的嘴唇,声音低沉浑厚,言行举止之间有着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平时沉默寡言,但一发言总是可以力挽狂澜,是委员会正方代表中的中流砥柱。
正反双方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以“华盛顿区”为代表的反对派坚决的认为要实施撤离计划,就是用“天堂号”内的小列车把“天堂号”内的所有人输送到南、北两极零重力区的载人飞船上,然后用载人飞船把所有人发射到返回地球的抛物线轨道上。
但这个提案遭到了正方的反对,虽然这样一个流程要128小时就可以完成(他们将努力把这个流程缩短到24小时,甚至更短),这意味着可能有一部分人无法安全的撤离“天堂号”。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将丧失挽救“天堂号”的机会,面对这样一件穷尽人类智慧的瑰宝,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无法接受的。
以“BJ区”为代表的正方提出了两个计划:一是发射大功率火箭在这个陨石上登陆并安装火箭推进器(就如同N326小行星一样),然后使火箭点火进行变轨制动,使其泊入到安全轨道,最后再对其进行分类拆解。
但“天堂号”内没有储备大功率的火箭,如果从地球上发射在时间上也不可取。
二是用“天堂号”自身的轴向发动机对“天堂号”进行轨道微调,使其进入到一条更安全的轨道。
这个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天堂号”内温度进行调节,把“天堂号”内的温度降到零下15度,使“麦哲伦海”进入冻结状态,然后“天堂号”上的轴向发动机点火,轴向发动机将缓缓的把“天堂号”推向一个更安全的轨道。
可以设想当流动的“麦哲伦海”在“天堂号”的加速阶段,即使是微小的重力加速度,无论往哪个方向移动,“天堂号”内的南、北区都将被滔天的巨浪淹没……
但冻结“麦哲伦海”的行动需要持续48小时以上,而轴向发动机提供的初始推力还不到0.005个G。
这是“天堂号”管理委员会在设计之初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他们在设计时考虑的是让“天堂号”在拉格朗日L2这片引力低洼处进行细微的轨道调整,不可能使这样的庞然大物进行机动飞行,那样耗费的燃料实在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
而“天堂号”的总质量在4.8亿吨,通过“天堂号”的轴向发动机进行轨道调整,则需要耗时108个小时。这是因为陨石与“天堂号”几乎处于一条相同的运行轨道,因此必须使两者保持着数千公里的安全距离,而留给他们的窗口是如此狭小,任何一点小的变化都会引发难以预测的结果。
“能不能用载人飞船的三级火箭发动机推动它转移轨道?”委员会里有个叫杰克·丹尼尔成员提议。
丹尼尔是联合国驻派“天堂号”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毕业于德国卡得鲁斯厄理工学院,是德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曾就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参加过木卫四的登陆探测计划,也是美国大型系列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有着非凡的工作经历。
“真是个白痴!”本·杰明白了他一眼:“这个陨石的质量大约在4亿吨,与CGGS-1差不多,而单艘载人飞船火箭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还不到4800吨,你自己回去推算一下大学物理中的推重比,就像用一只蚂蚁推动大象一样,两者没有可比性。”
“如果载人飞船能提供足够大的推力呢?”丹尼尔没有生气,而是平静的反问。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果能提供足够多的载人飞船呢?”丹尼尔身体前倾,眼睛则紧紧的盯着本·杰明。
“足够多的载人飞船?”本·杰明似乎还没明白丹尼尔的意思,他继续说道:“单艘载人飞船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才不到4800吨。”接着他的眼睛倏然一亮,好像发生了足以改变整个局面的大事:“哦!天哪!”他叫道。
“如果是10艘呢?够吗?不够?再加10艘,20艘?30艘?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手上有60艘这样的载人飞船,可以提供是以前任何火箭发动机都无法企及的巨大推力!”丹尼尔用力拍了下桌子说。
“是的。”在场所有的人都睁大眼镜喃喃自语般的说。
接着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只有王炳权一言不发。
“也就是说用60艘载人飞船的火箭去推动那颗陨石?”本·杰明脸上的激动转化为一丝的懊悔:试想如果这个提议来自于他,那一定是一件名传青史的事。
“NO!NO!NO!”丹尼尔摇摇头。
“那……!”
现场都又重新陷入了寂静,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用火箭去推动陨石。
“是CGGS-1。”赵磊宇在旁边提醒大家。
“是的。大家想象一下,在陨石复杂的表面寻找60个有力稳定的支点远比要在CGGS-1表面难上万倍,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就在CGGS-1的南极零重力区或北极零重力区的外部表面建立支撑点呢?这样可以为我们争取到更有利的时间。”弗莱泽善意的提醒道。
“哇!是的。”
现场有人都手舞足蹈起来。
在初步方案得到统一后,接着他们热烈的讨论起整个行动的细节,会议桌上的点心与饮料很快就被他们吃的干干净净。
他们发现:为实现变轨飞行,其首要的条件是对超级圆筒内的“麦哲伦海”进行深度冻结;而为实现制动飞行,则要使超级圆筒停止旋转,这样超级圆筒上的横向发动机才可以发挥作用。
由于超级圆筒加速后会脱离拉格朗日L2点这边引力低洼处,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制动飞行,而制动飞行则需要让超级圆筒旋转180度,使火箭的喷气发动机朝前工作,直到将其速度降到与拉格朗日L2点绕日的速度同步。
这时的“天堂号”将成为宇宙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宇宙飞船。
经过激烈讨论,几个小时后他们形成了一个A方案与两个备用方案,它们分别为B方案与C方案。
由于涉及的环境与技术极为复杂且多变,因此他们都清楚没有任何方案是完美无瑕的,提出备用方案也是防止出现意料之外的事,可以对前方案进行修正、弥补,从而确保“天堂号”万无一失的渡过这个危险期。
预计A方案将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立即在各个工业区通过超级3D打印机制作60个火箭基座以配合使用。接着关闭“天堂号”内的“太阳”照明系统,打开南、北极的气密舱,使“天堂号”的内部进入休眠状态(但“天堂号”内还将维持正常的电力供应,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环境变化)。
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天堂号”转移到一条安全的轨道,并开启周向发动机为止。
第二阶段是当“天堂号”内的温度降低到零下15度,“麦哲伦海”里的冰层厚度达到0.5米的时候开启“天堂号”周围的周向发动机,使发动机的喷口朝向超级圆筒旋转的方向进行制动喷火,超级圆筒在发动机的反向推力中逐渐减速,直到完全停止。
第三阶段是将派遣300名驾驶员搭乘小列车分别进入到南、北极零重力区,进入到载人飞船上的驾驶舱等待指令,载人飞船在机械臂的作用下移出隐蔽舱位。然后在机械臂的作用下进入气密舱转移到南、北极的外侧零重力区。而北极区的载人飞船到气密舱外侧零重力区后将点燃火箭发动机,再转移到南极的零重力区。到达南极零重力区的载人飞船将在两条机械臂的辅助下,根据预定的程序依次、逐步的完成安装。
在这个过程中将派遣60名工程技术人员乘坐小列车进入到“天堂号”的南极零重力区,通过气密舱在“天堂号”的内、外两侧建立安全通道,以备不时所需,防止意外出现。
但是,在这个阶段,他们遇到了一个令他们头疼的问题:载人火箭与基座在什么地方如何完成对接、安装?普遍的观点是把基座运输到南极零重力区的外侧,在机械臂的协助下安装在南极零重力区附近,最后载人火箭才完成与基座的对接。但基座如何通过600米长的气密舱却成为难以跨越的障碍,因为基座上没有辅助轮,无法在气密舱内实现滑动运输,而人工运输则是南极零重力区不到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委员会决定将这个问题将交由技术部门进一步进行探讨。
第四阶段是在60艘载人飞船安装就位后,将同时点燃倒置在“天堂号”南极零重力区载人飞船上的火箭发动机与“天堂号”的轴向发动机,使“天堂号”逐渐获得一个轴向的持续推力,这个推力将使超级圆筒获得一个与火箭的推力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并逐渐加速直至达到预定的值,然后火箭停止工作,超级圆筒将以惯性在太空中滑行8小时20分钟。
第五阶段是当超级圆筒进入到一条安全轨道后,超级圆筒上的横向发动机点火,超级圆筒将在太空中旋转180度,使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动机朝前进行制动推进,直到其降到与拉格朗日L2点绕日的速度同步,然后超级圆筒的周向发动机点火,使超级圆逐渐加速直至达到每4分钟旋转一周,最后超级圆筒内的“太阳”开始发光,南、北极的气密舱重新关闭,“天堂号”将逐渐恢复到以前的运行状态。
完成任务后的载人飞船将再次返回到超级圆筒南、北极的隐蔽舱位,等待着下次的伟大征程。
这个宏伟的计划被命名为“移星计划”,整个过程将耗时218个小时以上。
超级圆筒将完成在拉格朗日L2点一次壮丽的变轨飞行,从而避免与陨石相撞的毁灭危机。
但太空的环境异常复杂,希望通过一次变轨就实现拯救太空新人类的行动就显得那么不切实际,也许有一天它将承担起不同的使命,前往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太空深处,因为那里才是它永恒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