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匆匆三年已过。
三年之中,洛孤城每日与师长求学,自身学识在不断积累,虽无法修行,但心中也多了几分淡然,加上自己在琴道上的独特天赋,也算是岁月静好。
至于曾经的沧澜院长陆萧,洛孤城更是十分了解。本来洛孤城还想偷偷打探,结果做为沧澜书院的杰出人物,早有好事之人将其生平始末作传放于书楼之中,洛孤城自然也就对其有了详细的认知。陆萧,大夏王朝,原沧澜书院院长,大道境修士,精通诗、画、萧、棋四道,六千年前曾进入琅琊秘境,获天音山传承。之后被中州圣地轩辕阁看中,去往中州修行。书传后半部分记录其几次成名之战,不过战场多在中州和北境之地。
不过对于洛孤城来说,自己也算弄清楚一件事,要想找到天音山,首要是能进入琅琊秘境。相比已经许久不出的天音山,这传说中的琅琊秘境倒是每隔千年便会出世一次。只是每次出现的地点都飘忽不定,有时在中州,有时在东洲,曾经有几次出现在海域。而想进入琅琊秘境,还需一种名为琅琊令的令牌,持此令不管多远,都可进入琅琊秘境。不过相传,此令只在秘境现世之时,才会被有缘之人得到。
记得父亲也曾说,这琅琊秘境也有近千年不曾听闻消息,估计不久便会出世。如果这次不能进入,下个千年,自己已是一捧黄土。
可那秘境虽将出世,自己若无缘进入,怕也是黄粱一梦,镜中月,徒留可笑二字吧,还是从心的好。自己不过先天境,虽身旁有唐、林二老,可想离了大夏去更远之地游历,确实太难。大夏王朝不过东洲一弹丸之地,其上还有数个帝国,比起中州更是不如。自己若想寻其他机缘之地,恐怕又要白白花费数年而无所得。还是回返云州的好,三年修行,自己获益良多,学问识见,朋友知己也有所得。虽无法得见那天音山,但也算不虚此行,也是时候回家。再过几月,便是年尾。自己若现在出发,或可在年前赶回家中。
想着,洛孤城便叫来唐老
“公子,打算离开了,太好了,老唐我早就想回去看看了。那公子我先下去准备。”
“好”
次日一早,洛孤城向书院交待一下,便带着绿柳和唐、林二老一同回返云洲。来时路漫漫,回时却多了几分自在。
心情好,难免想寄情于琴。三年修行,洛孤城的琴艺早已脱离凡音之境,隐约有了一丝道境。虽无法像入道境修士般借天地之力修行,但天地的韵律对洛孤城也大有裨益。
返回云洲已是一个月之后,洛府没有任何改变,自己的白云斋还是清尘如新。父亲对于自己外出回家,也没有丝毫意外。一切好似没有发生过一样,不过洛孤城却能感觉父亲对自己多一份愧疚。淡淡的,很贴心。
至于洛孤城,自然也就回到之前的作息。每日读书、弹琴,偶尔会作弄作弄绿柳。不过夜里也会失眠,会想到天音山,想到自己的碌碌无为,想到自己的普通。可又能怎么办,摆在自己面前只有接受,或许只有选择接受才能有力挽狂澜的机会,自怨自艾只会在无望中度过余生……
于是,在家修养一年的洛孤城,又一次外出离家,不过这一次不是去寻那机缘渺渺之地,而是去往白鹿书院。自己无法入道修行,或可另辟蹊径,借文道入武道。自己在沧澜书院修行之时,曾看过有关人族七十二道的介绍,说人族现有的七十二道都是从儒圣留下的三千古卷中开辟出来。数万年前,曾有一人从三千古卷中开辟出“兵”之道,其后更是在长生战场杀的妖、仙两族天骄数百年不敢踏入其中,其名更是禁忌,此人便是兵圣-鬼谷。
而儒圣留下的三千古卷除原本被人族圣地文渊阁藏有,其抄录本多被儒道弟子开创的书院所珍藏。大夏王朝之中只有白鹿书院和萧山书院藏有完整的三千古卷,其他书院虽有,但其中多有不全。洛孤城之前曾在沧澜书院中借阅,但依然有三百卷未曾收录。
白鹿书院位于云州南部的清河郡,四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而白鹿书院所处的白鹿山也有灵山,妙山一说,山中不但多奇景异兽,而且奇花异草也有很多。白鹿书院位于山腰,青石阶梯自山脚蔓延至此。做为大夏王朝二院之首,每年都有学子不远千里来此学习,长长的青石阶梯也不知留下多少人的青春。
洛孤城从青阳郡出发,到此不过月余。递上书帖,得知自己曾在沧澜书院求学之后,便将洛孤城收入学府。
春去秋来,十载已过。自己也从书院之中集齐三千古卷,可想从中悟出新道,却是千难万难,甚至有的古卷上文字并非人族。洛孤城虽没能从中悟出新道,不过三千古卷之中的“人字”卷自己早已熟背,至于其中的“非人”卷也能大致画出,不过却不知其意。值得一提的可能就属自己的琴艺,虽不能入道修行,可自己琴之一道已经入道,这也是洛孤城最大的收获,白鹿书院的院长也称赞其技近乎道,以凡体借天地之力,奇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