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钩活术:钩鍉针治疗颈胸椎退变性及软组织疾病
- 魏玉锁
- 898字
- 2025-04-12 21:03:09
关于对钩活术专著的评价

钩活术技术应用于临床22年,是从古九针和新九针的锋勾针发展而来的新技术。2009年5月26日,通过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我亲自参加了鉴定);2009年6月24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在特定医疗条件下的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面向全国推广。
2009年5月1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组织志愿者进行钩活术鉴定前的演示,我和黄龙祥教授、朱兵教授等观摩了演示过程,并书写了演示观察报告,提交于2009年5月26日的鉴定会上,这是钩活术迈出的第一大步。在标准设定和理论方面,专家组到钩活术总医院进行现场指导,提出了意见和建议:①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的目的和意义要明确;②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重点谈技术,不谈其他;③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对框架性的内容以总则的形式体现,例如补泻的总则、深度的总则、钩度的总则等,具体细节可在病种或证型中体现,如补泻的分度、钩度的分度、深度的分度等,钩治深度要公式化、量化,可考虑按体重或颈围、胸围、腹围等计算;④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可从疾病的辨病、辨证、辨经、中医学特征、解剖学特征等着手;⑤明确病种的治疗首选时点和位点。经过调整的钩活术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于2016年1月出版发行。
医学在于创新,钩活术技术的最大创新是针具的创新。钩活术钩鍉针以全新的弯弧形制展示在医学的海洋中。钩鍉针从钩头的钩尖、钩刃、钩板、钩弧到钩头、钩身、钩柄、钩尾,都是按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进行配伍设计;在系统分类方面,分为巨类、中微类、钩活骨减压类、水液类也是按君臣佐使的规律进行划分,共5类、83型。在针具分型方面,按类分型,由大到小。系列钩鍉针是国药准字号医疗针具,共9项专利,1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
相信钩活术专著的问世,既是对钩活术技术的总结,也是提供给钩活术操作医生的实用工具书。该系列专著科学严谨地阐述了钩活术的理论和操作过程,尤其是在辨证分型、辨证选钩、辨证钩度、辨证用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从事钩活术临床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中医针灸针具的创新势必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性、科学性、临床性、实用性于一体且独具特色的学术著作,本人愿推荐本书作为优秀医学学术出版专著参加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