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了凡的事迹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行善积德,立身改命的故事。明朝时有一个人名叫袁了凡。

了凡兄幼年丧夫,体弱多病,命运不能说不凄惨,当年父亲还健在之时,就一心想走入仕途。可最终也未实现自己的梦!和我们现在差不多,梦想在幼时显得是多么美好,当我们慢慢长大懂点事儿的时候,才慢慢理解。梦想梦想就是做梦的时候想想。断不可当真。

不过了凡兄的事迹才刚刚开局,怎么能像刘皇叔那样而中道崩殂。

了凡兄多次参考,刚开始却是屡试不第。了凡兄的母亲一人照顾了凡,生活也是相当拮据。母亲结合家里实际情况,就建议了凡兄。让其放弃仕途学习中医,说是中医不仅可以养生,而且可以济人。通过一技之长享誉盛名也是了凡先父的毕生所愿。

了凡毕竟先前是求学入仕之人,一通百通。虽然改学医了。但是学习态度还是很不错的。白天在药店跟随师傅抓药,学医,闲时上山采药;晚上就久捧医书学习经方,想着有一天真的能在中医这一行能有所造诣。

不是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嘛。了凡兄不说是文曲星转世,也应该说是有文昌星辅佐了。

在了凡兄有一次进山采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道人。其人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了凡观其不是凡人,向这位道人行了一礼。道人观了凡面相也非庸庸碌碌之辈。

本着相遇即是缘分的原则。老道就语重心长的对了凡说:“你乃仕途中人,明年即可高中,为什么不读书呢?”

了凡也是实在人,将自己的各种遭遇告诉了这位老道。了凡也得知了。老道姓孔,乃是邵子皇极经数传人。了凡一番言论交谈下来,发现老道非凡人,就邀请孔道人归家,告诉其母。并把孔先生对他讲的话与其母详细进行了分说。

孔先生也是观了凡气宇轩昂实乃可造之材,自己也未传下衣钵。就想着把皇极经数这个推天理,解命数的古籍传授给了凡。就承了凡之请,归家。

了凡母亲对孔老先生也是盛情款待,并招待其在自己家住下。了凡受孔老先生启发,又产生了读书之念。这辈子以医道成名是不会了。不过嘛,了凡兄最终也是走上了仕途!

孔老先生在了凡家住下之后,那也不是白吃白喝白住。道门中人算卦指路乃是基操。在现代大家可能会觉得算卦可能不怎么样,但是在古代我觉得还是挺香的。古代人民的认知水平没有现在这么高,有人指路他们一般就会照做,虽说不会大富大贵,但在和平之年过好自己的小家还是差不多的。

如今的社会呢,都说算命不准了。我觉得不是算命不准了。而是去算命的人心眼太多了。更多的是那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影响,贪嗔痴在方方面面都表现的太过了。一些极贪极恶之人去算命,因为贪的无厌。使的原来既定的命数不得不偏转了。

有一天,了凡先生的母亲就请孔老先生为了凡算一个终身卦。就是把了凡的一生给算尽。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点儿贪了。

孔老先生在他家住下之后为街坊四邻算卦,了凡的母亲也是发现孔老先生是有真才实学在身。所算之卦无不灵验。

了凡母亲已经不满足一卦一卦的求卜问命了。而是让其为了凡算终生算一辈子。不过这样的操作也无可厚非,父母总是希望为子女把一切计划好,考虑好,唯恐出现一点儿问题。我觉得了凡母亲的想法和现在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考虑差不多。

应了那一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唯有的不同可能就是时间点不一样吧。历史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重复相似的人或事儿罢了。

孔先生在给了凡先生算完卦后,得出来的结论便是,某年某月某日,了凡先生官至几品,何时娶妻生子,一生最高官至何位等。

在了凡先生刚开始踏入仕途的过程中,一切确实是按照孔先生给他算的剧本发展的,就像了凡先生的命已经定了一样。但是偶然一次了凡先生觉得命运已经算尽,在世间生活便是无趣,他便进入一个寺庙去和高僧论道。高僧观他无语无念,宛若圣人一般。高僧问其缘由,了凡先生讲解了自己之前的经历。高僧听完讲解之后便笑到,一个人的一生怎么能随随便便被占卜之术算尽,人的命运不可测,不可捉摸才是本相。

高僧对了凡先生说你只要日行善事,最终必定可以逆天改命,摆脱所谓的命运之轨道。最后了凡先生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