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李由之心

就在魏国君臣紧急朝视商议应对措施之际,已经自河内领兵过河的王贲,此刻正越过荣阳,直逼朝大梁。

惊蛰之月,春气方盛,中州大地焕发生机,绿草茵茵,恣意生长,遍野摇曳。冰河解冻,虎狼奔窜,四野生脉,天地间,暖意融融。

山峦叠伏,大地错综曲折的三川大地上,一条黑龙正张牙舞爪,气势磅礴沿着高低起伏不定的地势蜿蜒前行。

玄黑色的旌旗在苍穹之下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军阵中的磅礴杀气,宛如实质一般直透九天凌霄。

自荣阳东出,前后延绵百里的秦军,涉过大河,越过高山,江山大地被踩踏在秦军战靴之下。

十万大军,分野数百里,前锋兴军已越荣阳,后军分卒方出雒阳。

秦王政二十二年丙子卯月,秦王命王贲为将,总督关中、三川、河内、南阳及河北十五万众伐魏。

十五万秦军中,其甲兵锐士五万众,兵强马壮,声威赫赫!

秦军一路东进玄旗蔽天,风翻帜举,金戈铁马,气势如虹直冲云霄!

荣阳东出,百里秦军方阵,跋山涉水,天下江山,尽在秦军铁蹄之下,令人闻风丧胆,胆战心惊!

此时,秦将数人,三三两两立于视野开阔之山丘,俯瞰山脚,目送成群成队之兵络绎不绝沿着山道过兵。

这军威浩大的一幕,令众将兴奋不已,议论纷纷,话题皆源于东郡之战事。

“闻否,羌瘣此次遇狗屎运,尽展风采,立下赫赫之功也!”

闻此酸溜之语,一名颔下系黑缨,头戴鹖冠,着秦军左庶长服饰的秦将浮现羡慕之色,颇为可惜道:

“岂非命耶?

孰能料燕降将有此神通,竟在单父以一千破万,未知此燕降将果有过人之处,抑或魏咎名不符实,仅为纸上谈兵之流,为此子所乘。”

“实非羌瘣之幸,夏元降将也。此人获此大功,名闻大将军之耳,达天庭,不日将升公乘之爵,拜军侯之位。

唉,我等数十年之功,竟不如人一战之功,再不勉力,恐将被人超越。”

在几位秦将谈论单父战事与夏元前程之际,一名面色俊朗,气质儒雅的秦将微微眯着狭长的丹凤眼,看着山下延绵不绝的秦军。

想起此番父亲临行时的嘱托,瞬间将几人话中的夏元牢记心中。

夏元?不管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见过之后便可一探而知。

“李兄!”

正在这名俊郎秦将思索山东之事时,却见一名同僚走上前呼唤道:“李兄何所思,难道为即将之战事而忧?”

思路被打断的李由转身目视一众同僚,笑而应道:“魏国战事,委实无可忧。

想王大将军声东击西,尽引魏军至大河东北之地,如今大梁空虚,我军直指大梁,兵贵神速,一举包围大梁,战事必无反复。

然而,想起你们方才所言燕国降将夏元此人,未知此人有何能耐,竟惊动大将军?”

“李兄可谓问对人矣,他人或许我尚不能明言,但夏元此人,我曾研究其单父之战,故对其颇为熟悉,且待我为李兄道来。”

“夏元,辽东望族之后,去岁李信追燕王于辽东,夏元救主,于会邑大败李信麾下五百精兵,自此威名初露,精于骑射,令李信心怀芥蒂。

后燕相将渠反,胁燕王等,燕王诏夏元平叛,夏元不负王命,诛将渠,迎燕王。

然燕王自知无力抗王师,白衣出城,举国降。

李信因夏元善骑,命其组辽东突骑,随李信南下征战。

今年春,王大将军命河北之师渡河南扰魏东,夏元与骆甲深入魏腹地,抄掠魏东。

后有魏咎领兵东进,本无战事,然夏元胆如虎豹,夜驰破晓,突袭魏军,魏军猝不及防,为夏元所败。

两军战至黄昏,胜负方决。

闻单父一战,夏元率众军吏冲锋陷阵,与魏军激战数十回合,死战不退,奋勇争先,以寡击众,以弱胜强,一战而定乾坤,如同天上降魔主,真乃人间太岁神!”

李由与众秦将闻夏元之事,莫不倒吸凉气,心中皆同一感:真勇士也!

夏元是否为名将,尚未可知,然而论及勇将、猛将,众人皆无异词,真乃不要命之疯子也!

李由闻言,愈加坚定收纳夏元之心。

李氏在军中本势弱,难与王、蒙、杨、信几家相较,其父安排他入军,本为在军中奠基,培植势力。

大秦以军功立国,若军中无相应势力,即便官至丞相,亦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将落后他人,根基不稳。

众将散去后,李由独留原地,沉思收纳夏元之事。

未待李由深思,忽有一名自家子弟上前,至李由身旁,取出一卷简牍递与李由,并解说道:

“骆甲有书来,言其发现一难得将才,欲举荐于君子。”

李由接过简牍,并未启封,随口问来人道:“骆甲可说何许人也,竟使他亲自举荐?”

“已言,此人名曰夏元。”

“夏元?”李由因兹巧合,哈哈大笑不止:“骆甲与吾所思不谋而合,不愧为阿父所看重之门人也。”

李由感叹既已,面色一正,对来人曰:“为我回书一封,令彼极力拉拢夏元此人,云是我……不!

云是阿父所言,夏元是我李家必得之人。

此事若成,魏国事毕,我必亲自在阿父面前替彼美言几句,保彼一个五大夫之爵位,尚绰绰有余也。”

来人听李由所言,震惊的目视李由道:“一微有军功之降将耳,爵不过公大夫,官不过骑司马,君子何必纡尊降贵屈,费此气力以拉拢。

须知此类人物,我大秦不止一千,亦不止一万。

稍稍抛出些蝇头小利,欲追随我李家者,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一个公大夫耳,何须如此?”

听来人如此傲视天下豪杰,李由眉头微皱,不悦道:“汝不懂,夏元与他人不同,我有预感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必成一番事业。

趁其微小潜伏之时,重力拉拢可事半功倍。

若等其真起了势,届时不知几家会向其抛出招揽之手。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岂会再有我家拉拢之机会。”

听李由如此慎重,李家子弟即刻谦卑一笑道:“是小人见识浅薄,不及君子思虑周全。这就回信,让骆甲多加拉拢。”

“嗯,当细心以待。我李家本在军中不如蒙家,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步步来,总有超越蒙家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