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擂时,一方卖个破绽将对方骗进来打一顿简单,但两军对战之时,其中一方同时卖个破绽将对方晃一下再下狠手的战法黄中是没见过。心中打定了主意回头一定好好和赵恒请教一番这汉王卫的练兵之法。不过现在还不是分心的时候。眼瞅着汉王卫已经占据了上风,将安南兵已经损失了三成的军阵逼着不断后撤,黄中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冷径关关上。
黄中擅射,眼力自然极好,早已经盯住了关头上几个安南将领。他令传令兵传下号令,明军旗帜挥舞之间,广东卫向前的步伐骤然加快了些许。
与此同时,黄中的眼睛却瞄向了东边的山坡。这冷径关扼守在两山之间,道路并不宽阔,若不是关前河流两岸地势平整,汉王卫八个百户所的军阵可能都排布不开。既然是埋伏,那就不可能只有河中隐藏的小船,两边的山坡上肯定也有安南人隐藏。偏偏这地方的山上都是密布着藤蔓树木,从下向上看也看不出什么端倪。
不过树木丛生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不用担心安南人从山上往下射箭扔石头。如此一来便只需防备安南人从上往下的冲锋便可。西边的山头陡峭,并不利于冲锋,东边的山坡看起来很有可能便是安南人埋伏的所在。
黄中暗暗传下命令,旗帜摇晃之间,原本徐徐渐进的广东卫四个千户所最东边的那个便隐隐和另外三个千户所拉开了距离。而眼瞅着河边的汉王卫越战越是勇猛,将河流北岸的安南人杀得丢盔弃甲,不少人终于掉头往回跑,一头扎进了河里,黄中的精神也崩到了极点。
果然,随着河边的安南人被汉王卫杀败,只听得东边山上一声锣响,一片喊杀声便从山上的林中响起。等到山上的伏兵蹦跳着往下冲的时候,黄中忍不住提了提嘴角,不过同时,他的眼睛也冰冷地眯了眯。
山上有伏兵并不出乎他的预料,而对方冲锋的时机的选择也在他的预计之内——此时汉王卫杀退了第一波从河上窜出来的伏兵,正是心思放松的时候,山上的伏兵忽然蹦出来,确实有可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只不过自己原本就防着安南人这一手,对方这算计算是算到了白处。
不过黄中心中也隐隐凛然:自己刚才可是多次打量了这东边的山坡,哪怕猜到了安南人会在此处埋伏下兵马,以自己的眼力却没看出多少端倪。一直到对方从隐藏处跳出来,才发现这绿衣绿裤的安南伏兵在丛林中的面目。若是将来大明征伐安南,可要好好防备安南人这一手丛林中藏兵的手段!
既然黄中早有预料,传令时又令一支千户所的兵马故意向东偏转,这林中的伏兵忽然出现也并未让山下的广东卫四支千户所的兵马出现混乱。原本就在接到黄中传令时暗暗防备山上的这支千户所千户见到从山上冲下来的安南人不惊反喜:原本就看着河边那三四百安南人不够汉王卫赵恒那小子打的,自己这千户所偏偏又被安排成了左军!这狭窄的破地儿一旦正面接战,左右军妥妥地是中军的后备军!可着东边山上的安南伏兵这么一冲,自己这千户所反倒是被动变成了前军了!这么好的机会不好好抓住,岂不是对不起自己这千户官的俸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和赵恒这样的人交好之人肯定也和赵恒一样具备两点最基本的特质:第一便是敢打,第二便是能打。千户官这般,手下的兵马自然也不会弱。如今的明军战力又算是在巅峰时期,以现在这种境况,根本没出现安南人预想中的混乱。
这名叫周世贵的千户官一把将腰间长刀抽出来,口中怪叫一声“结阵!”原本就是密集阵型的队伍忽然调转方向,最外侧的刀盾兵好整以暇将盾牌层层树立起来,阵中的弩兵朝斜上方射出一轮箭矢,虽然下坠时被密密的树枝挡住,却也有倒霉的安南人被从天而降的箭矢射中。
安南人从上往下冲,声势自然惊人。不过这支千户所也不是吃素的,在第一波安南人的冲击下稍微收缩了一下阵型,便守住了阵线。不过伤亡却要比河边战斗的汉王卫要高一些。
而河边的汉王卫此时已经将自己面前的敌人全部推进了河里,任其在河水中载浮载沉。听到身后的喊杀声,赵恒冷冰冰朝冷径关关头看了一眼,然后长刀挥舞,口中呼喝下令,汉王卫再次结成密集阵势,从周世贵所部千户所的西南侧朝这边山脚下压迫过来。
黄中自然也没闲着,他将这五千兵马中为数不多的骑兵集结起来,凑成了一支两百骑的小型骑兵部队,绕过明军军阵的后方,准备从侧面对冲下山的安南人发动进攻。
此时他就目光灼灼盯着山脚下交战的双方,想要选一个最合适的契机让骑兵发起冲锋。
不过这支千户所明显没有汉王卫打得有灵性,虽然抵住了从高处冲下来的安南人的不断冲击,战场却成了焦灼之势。而山脚下的地方比河边更狭窄,挤挤挨挨的锋线可不方便骑兵冲锋。
好在汉王卫的回转给安南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黄中明显能看出随着汉王卫军阵的接近,安南人愈发急切起来。
山坡上一块凸起的石头上的一个安南人引起了黄中的注意。这人虽然也罩着一身绿衣,举止间却隐约能看到衣袂间的寒光——该是甲胄铁片的反光。再加上他站在高处不断呼喝,身后还竖着一面并不算太大的旗帜,黄中立刻引弓,将箭矢对准了此人。
一声弦响,这人应声倒地。黄中冷哼一声,口中下令,掌旗兵挥动令旗,便听得马蹄声开始响起。周世贵所部千户所再次杀退一波安南人的冲击,然后在声声钲鸣中徐徐后退。
很明显被黄中一箭射中的正是山上安南伏兵的指挥,此时从山上冲下来的安南人也不复最初的高昂斗志,又失了临场指挥,正面明军阵势严整突破不过,一侧已经胜过一阵的汉王卫已经压上来,另一侧骑兵已经起了速正朝他们冲锋而来,三面皆敌的形势让这些原本埋伏的安南人失了斗志,三面绞杀之下,安南人仓皇而逃,大多数复又跑回了山上。
赵恒压住了意图往山上追击的周世贵,如今阵战已胜,穷寇莫追。况且赵恒虽然来得晚,却和黄中得出了基本上相同的结论:安南这密林中,大明军阵不易展开,却是熟知地势、善于伪装的安南人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