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双一流”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22
- 冯用军
- 825字
- 2025-02-22 04:19:58
第一章 大学评价学:破解全球大学评价“卡脖子工程”的“中国智慧”
导读:大学评价伴随大学的产生而产生,与大学一样历史悠久、影响巨大。大学评价与大学发展共融共生,大学发展需要大学评价,先进的大学评价能促进大学的发展和提升。本章在回顾与梳理世界和中国主要大学评价组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科学辨析了大学评价的相关核心概念,重点分析和解读了安邦中国评价科学院/安邦中国教育评价文科实验室(安邦智库)的大学评价系列研究的发展历程、大学评价的原则和目的、大学评价的思想和特色、大学评价的贡献和影响。通过掌握全球和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大学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学生成长跟踪评估等核心技术、专利标准和话语权等,安邦智库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构建了大学评价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初步建构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的中国大学新分类标准、大学评价战略学说、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大学评价方法论等,基本摆脱了对国外大学排行榜的路径依赖,极大降低了中国大学评价门槛和投入成本。安邦智库通过率先研发中国“双一流”大学评价系统,在丰富大学评价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大学评价学,不仅有效引领中国大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而且正在贡献破解全球大学评价“卡脖子工程”技术的“中国智慧”。
大学评价源远流长,可以说,自大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大学评价,就面临着大学评价的“卡脖子问题”(如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数量与质量、大文科与大理科、教师与学生、行政与学术、投入与产出、过程与结果、入口与出口、学术与技术、官方与民间、实物与声誉、宗教与世俗、国际与民族、认识论与政治论等),从而产生了广义上的大学评价学。无论是处于学术飞地“象牙塔”的古代大学,还是担当“社会轴心”引领时代发展的现代大学,它们都被这样或那样评价着,并被赋予了不同的排序和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大学评价早已从19世纪的情感心理评价迈入21世纪的科学计量评价,众多因素推动着“大学排名时代”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