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家的那食味铺子》改自——凌晨的食谱

要说我家呀,是开食铺的。店面不大,东西倒全,什么都能做。从小到大吃过不少的厨子手艺,都是出自自家爸妈的。从小活在饭馆子里,味蕾养的刁了,口味习了惯了,身上也连带着沾上那锅气儿。我经常庆幸,还好自家是开食铺子的,开心也简单,一把面、起锅炖,锅气儿冒出来,香味儿散出来,心情自然也完满。每逢春节,小店都是常客,锅气最足,热闹最满。

随着我大了,离了家,最是挂念的还是家里的那小店。父母做的滋味儿在那,儿时伴着的亲朋在那,18年来的回忆也在那。在武汉实在没什么吃头,临近过年寒假放假回家,心里满是滋味。买了票,提上箱,我也终于回到了久别几月的家乡。

家里的小店铺子没变,桌布上还是有那么些擦不掉的油渍,墙面上还是有那么些刷不净的黑斑,但后厨可照样干干净净,这是爸的习惯。我又跟爸打着趣儿提起店里装修的事,他还是老样子,说店里也不是靠环境吃饭的,这么多年的口碑,还是赢在卫生和滋味儿上,当然,还有那浓郁的人情味。我家小铺子这块,全是类似的小店,吃的也都是回头客,店家和客人混熟了,早就成朋成友了,熟气儿,进门就聊上。我提着行李箱开了店门,妈立刻端来碗豌杂面,面碗边儿还有几片我爱吃的醋黄瓜。店里有几位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朋客,说说笑笑,客人没变,面味儿也没变。

晚上10点。在这个时间,路旁的灯光昏黄,人们揖别辛劳,朝着家的方向流去。街边的摊铺也都阖上了卷帘,静静的闭着。车如流水,划过名为公路的腔道。月色沉湎着城乡,抚平白日里的烦扰,大道旁啊,少有几家灯火,却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卖着煎饼,卖着馄饨汤,还有各种口味的面条。面条算是我家招牌,想吃点浓厚的,有酸汤、油泼,大酱,想吃点寡淡的,有豌杂、菌拌、清汤。吃吃喝喝,这就是一个夜头了,靡有朝矣,没有一天不是如此,总会有肚子里空空的人来的。

客人一多,店里又不大,留给食客座位一般只能摆在在外边儿的街上。店外桌上路灯栗黄,店内炉子锅气蒸腾,融融合合,便是一番暖色。所以我总是喜欢待在食铺这儿不回家,因为能感觉到一股子生气儿。暖洋洋的,让人感觉自己是在生活着。坐下来,歇在灯下,晚风吹着。尽管一天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到了这时候,也总能放下那心来,静静的吃碗面,来碗馄饨。吃完了一碗,还会再来一碗。冷冽的冬夜里,热乎乎的面汤,最是喷香。每次返校前,最不舍的除了父母,还就是这一口。再想下去,这都要成返校的阻碍了。

临近年前,即便是在凌晨,灶间里也少有消停。打面、擀皮、磨酱子,还要搅合馅儿。母亲和父亲可是繁忙,能帮得上的我也都帮。忙到大半夜,一家三口都饿了,便现场开灶。自家的东西还是那么好吃。我一会儿夸起这馄饨面的绵柔,牙齿一碰就断。一会儿又夸起它的筋道,真到了嘴里细细品味,却格外耐嚼。我跟父母又打起趣儿来,我说,这谁还不想回家过年呀?东西这么好吃,不回来一年都受不了的。

家里做的这些吃的,原料都是自己种的。灿黄的麦穗,青翠的菜心,都是爸妈自己整地,自己催芽,自己育苗,自己插秧。种田并不是糙活儿,精细的很。后面的灌溉与追肥,防害与收割,都也各有讲究,耐人性子。这样结出的菜穗,每一颗都让人珍惜,让人以最用心的状态,去细细烹饪它。

到了制作更为重要,好的食材是基底,制作工序是加彩。面皮要想做的又薄又筋,和面、揉面、擀面,力道都得懂把控,揉打有余,盘捏并济。面团的醒发和蒸煮更有重量,面团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柔软丰润,口感自然。时间要严格,温度要精确,成品才能有滋有味。

江南这啊,每到初春深冬,人们都会喜欢早晨来上那一么一碗阳春面。阳春面汤汁清透,面条软烂,加上几块大排,一个鸡蛋,真正做出了食材本原,却又不为淡寡无味。想要丰富口感,增加层次,还可以淋上些猪油,撒上些葱花。早市里人来人往,这一碗面,更是润了人间热闹。我家面又恰是主打,来吃的人不少,灶头上的锅常热着,后厨全是生气儿。

我家做的这阳春面,汤汁从外表看十分通透,上面有些许浮油,在路灯的照映下胭黄胭黄的,一颗荷包蛋静静的漂在面汤之上,内里透着红橙,轻轻一咬,蛋黄便笨拙地涌出。没有任何腌臜,蛋黄之下便是水白的面条。

这可不仅是卖相好,有位老客直夸,面条一入口,即便明天还要上班,也觉得今晚这夜熬的值了。母亲被这夸赞羞红了脸,又是谢又是谦的。客人们慷慨的奉献着赞美,母亲一次又一次道谢。我感慨到,要见人间烟火何必要去别的地方?原来自己家就有啊。

这不,快过年了,亲戚从各处归家,也都来饭馆儿帮里着。忙了一夜后,大家再为自家人做一顿,聊聊年事家味,吃着喝着,新年也就来了。吃完这一顿,又要准备下一顿,买牛骨肉,百里香,各种香料得全乎。自己种的胡萝卜、洋葱,分批下,调面汤味底,熬的差不多了便捞出来,做别的菜去。剩下的,就交给经验与时间。母亲说,每一道菜的风味,都是时间的流沙。做的久了,花样、分支就试出来了。那些狂放不羁的热辣,叱咤风云的咸香,通脱清丽的甘甜,每一品风味的探索,不过只是一次次虔诚的烹饪罢了。

汤是,味是,人也是。

我经常问爸妈,为什么总把店开在晚上这个时间段?他们的回答却简单。因为时候晚了,总会有没吃晚饭的人,有饿着肚子的人,有疲惫了一天的人。

总会有肚子里空空的人找到这儿的。

吃上一顿好吃的宵夜,伴着人间气儿,很多话儿也就说出来了,很多忧愁、愤懑、不甘也在生活中散了。

他们喜欢凌晨的人们,原因就在这儿,和他们聊聊,总是会开心的。这儿啊,早已不是我们自己一家子的小当铺了。再说,四面八方的食客来了,口味集的多了,食谱不就盛了?做的东西,也就更好吃了。爸妈说,让客人在这个小店里,吃一顿自己想吃的,吃一顿自己选择的夜宵吧。他们只管用心点,我们只管用心做。

年前闭店最后一晚,我也跟着在店里候着。客人每每吃完,都留下的一句新年快乐。有位阿叔拉着我爸坐下喝一杯,他有些醉,一身酒气地让我们家可千万别倒闭,他的口味都赖上这儿了。

我心里想,世间百味,大概还是那团圆的滋味最为完满无缺。

拂晓时分,这儿的锅炉也还会烹着。时间带不走这儿的什么。一年到头,我们一家都开着这店。年年复复,那面汤也照常熬着。年后,我家这小店还会开在市井一角,继续散着面香,等着下个新年。

我一厢情愿地希望这属于我家的新年永远留驻,永远不变,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