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拜访鲍白令之
- 谁让他在大秦当官的!!
- 一笑澄明
- 2287字
- 2025-01-31 11:15:02
鲍白令之的缺点,
就是太思念故国,
大秦有很多这样的人。
“当初齐威王励精图治,以邹忌为相,任用兵圣孙膑作为军师,清理官场的弊政,使齐国的政治焕然一新,为齐国积累很深的基业。”
鲍白令之缓缓开口。
“齐王不听即墨的告诫,把阿城、甄城的百万人聚集起来,收复失地,最后使国家灭亡,齐王失国,皆因听从后胜的缘故。”
鲍白令之的名声很高,在齐国时就曾担任博士,比自己要高得多,朝廷用对待孔鲋的礼仪来对待他。
陈远青说道:“鲍白先生为什么要和小子说故国的事?”
廊道中,庭院中,晾晒着很多木牍片。
刮干净后,就能用来写政令,稍微好一点的叫方,这些都是鲍白令之写政令的东西。
鲍白令之端起茶碗:
“我在齐国时,曾极力去劝阻这件事。”
“后来发现,如果君王不是君王,哪怕臣子如何想改变,也是很难的。”
“制度、礼仪和法令很多都不能实现。”
“我想改变天下格局!”
陈远青想了想:“鲍白先生不如像廷尉那样,专研律令。”
“为何?”
“我听说,鲍白先生很有才学,曾经以博士的身份在齐国社稷学宫,向荀子学习礼法结合、天人相分,这些都是对于治理天下很有用的治式。”
陈远青微微拱手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公听听如何?”
“你说。”
“公想要实现政令。”
“留在咸阳城,是没有用处的。”
陈远青一边说,跽坐在矮案前的鲍白令之听着。
“依照秦律,担任县令,需要学习律法。”
“凭先生的爵位,可以到郡县,担任县令和县丞那样的官职。”
“那里,才是先生能实现治式的地方啊!”
鲍白令之眼底陷入沉思之中。
“若离开咸阳……”
“若先生的治式对国家有用,您一定会再回到咸阳的!”
就事而论,博士宫七十三位博士,留在博士宫中都没有受到重用。
陈远青起身,离席,穿好鞋:“鲍白先生告辞!”
鲍白令之离席相送:“告辞!”
等到陈远青沿着廊道离去,
诸生暨上前收拾茶碗,
到了午食的时候,庭院里的一切,仍和陈远青离开时一样,诸生上前:
“公在想什么?”
鲍白令之跽坐在廊下,看着窗前的桑树出神,“是否要离开咸阳。”
诸生暨说道:
“到了地方担任县令,需要丈量刑罚,计算徭役,征发兵役,所做的事情和博士宫完全不同,离开咸阳之后之后,通常会在官职上老死,很难再回咸阳。”
“如果留在咸阳的话,您的政令很容易能够上传,哪怕是仆射不呈递,您也能亲自见到君上。”
“公为什么要离开?”
鲍白令之沉默不语,士人都想将自己的治式实施到郡县,真正做到的人,只有李斯,我和李斯的区别,他拜入荀子门下时,曾经在齐楚国当过小吏。
“那笔来!”
公就是太容易轻信别人的话。
诸生暨摇摇头,拿来笔。
等写完之后。
“请随我入宫!”
鲍白令之坐上马车,沿着廊道来到博士宫,进殿门就看见陈远青跽坐在矮案前。
“公是来催促我递呈政令的吗?”
陈远青的矮案旁边,还放着鲍白令之的两箩筐竹简。
鲍白令之摇摇头。
“不是。”
这是想清楚了,荀子虽然曾经在稷下学宫斥驳孟子,提出礼法结合,但是并没有被齐王采纳,转而回到兰陵著书。
陈远青说道:“公亲自呈递给丞相吧。”
鲍白令之点点头,出了咸阳宫,乘坐马车来到丞相府,沿着廊道走到正堂,进门就看到矮案前查阅疏奏的王绾,躬身行礼:
“拜见王公!”
王绾微微抬起头:“鲍白博士来了,请坐!”
鲍白令之看到王绾满屋子的竹简,“令之听说,王公案牍如山,烛火彻夜不熄,纵是星河将尽也仍然能听闻丞相府的叩案之声。”
“这样熬下去,王公的身体再强硬也受不住啊!”
“君上都不曾休息,老夫怎么能休息呢?”王绾摇摇头,“鲍白博士有什么事要来见老夫?”
任命地方县令的官职,郡守就可以。
鲍白令之从怀中拿出一份竹简。
“令之有一封竹简,需要呈递。”
王绾打开竹简,逐字逐行看竹简上的字:
“臣闻治国之道,贵在周行。廊庙筹策,固为社稷之重;郡县牧民,亦是邦本所依。昔商君徙木立信,强秦始于闾阎;李冰凿堰导流,天府成于畎亩。今臣久居兰台,诵说经义,然纸上空言,终无益于黔首……”
博士宫的众博士,个个都很高傲,看到这封竹简时。
王绾微微抬头:
“鲍白博士要到地方担任县令?”
鲍白令之微微躬身:“请您答应令之的请求!”
王绾轻叹一声,然后说道:“闽中郡缺一位县令,令之愿意前往吗?”
闽中那个地方,朝廷的控制很弱,乡邑村落这种地方,仍然由越人的首领进行统治,朝廷的掌控力只在县城。
想要在那里治县,
要比三十六郡的县乡难。
鲍白令之想了想,说道:“令之愿赴此任,请丞相颁布文书。”
王绾嗯了一声,点点头。
鲍白令之从丞相府出来,来到博士宫。
高堂生、淳于越和羊子等博士,都和鲍白令之一样,曾经为齐国社稷学宫的博士。
听说鲍白令之要到地方担任县令。
纷纷离开矮案,来到鲍白令之身前。
高堂生眉头微蹙,说道:“博士的职责,是为朝廷制定礼制,令之为什么要到地方去呢?”
“我要到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治式,看看如何。”
众博士闻言,气氛顿时陷入沉默。
淳于越问:“治县是哪里呢?”
“闵中郡,东治县。”
“诸君告辞!”
鲍白令之朝微微躬身。
离开博士宫,
诸生暨紧随其后,暨曾经是齐国的游侠,在齐国犯了律法,鲍白令之有识人之能,认为暨不是寻常人,用非常尊贵的礼仪对待他,于是追随在鲍白令之身边。
翌日清晨,
一辆华丽的青铜马车停在咸阳城外。
马车的岩角上挂着穗,车身华丽,一匹拉车的白色骏马毛色光亮,车夫正是诸生暨。
车厢里,鲍白令之端坐在席上。
淳于越、高堂生等一众儒生前来,站在马车前,为鲍白令之送上书籍和干粮。
“令之兄保重!”
“诸君保重!”
马车缓缓离开咸阳城。
“先生为何答应闽中郡呢?”
那里越人很多,
还不平定,越人和秦人之间有冲突,想要安定是很艰难的。
鲍白令之跽坐在矮案前,手里握着竹简,开口说道:
“东越王无诸和王摇,他们都祖先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姓驺,朝廷设立郡县后,被废除了王号,那里是很不好治理的,正是我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