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上元县令
- 大明:征粮纳役,我竟黄袍加身了
- 昨夜的天堂
- 2110字
- 2024-11-17 16:45:13
上元县县衙,后堂之中,县令宋翊正在来回的踱着步子。
应天府下辖八个县,上元县是其中之一。
今日百姓举报的地方,正好属于他的管辖。
明朝等级制度森严,府尹一般治理整府之事,具体地方的事情全部都是由当地县衙管理。
怎么会无端的聚起一群逸夫?
听举报之人说,更是对着国公府不怀好意。
如今特殊时期,不管是哪一个贵人受了惊扰,最终怪责的都是他。
想到这,宋翊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不安的眼神,不停的看向门口。
捕头带了整个衙门的捕快出去,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万一打起来,要不要通知五城兵马司。
天气不算炎热,但是宋翊的头上已经满是豆大的汗水。
“大人!”
就在宋翊烦躁不堪之时,一名捕快从远处跑了进来。
“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怎么就回来你一个?”
宋翊顾不得仪态,不等捕快站稳,连忙催问。
皇上的脾气整个朝廷上下谁不知道。
今日真要是闹出了太大的动静。
恐怕不仅是官位不保,自己的小命都要堪忧。
这个上元县令他已经做了五年了。
每天兢兢业业,不敢稍有疏忽。
天子脚下,如果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随时都会传到皇上的耳边。
在他之前,上元县令的任期没有一个超过两年。
从大明开国到现在,据他所知,已经换了十七任县令。
虽然品秩比其它地方上要高两品,是个五品官。
但是这个官位不仅累人,还废命啊。
再说,京师重地,随便扔块砖头,说不定就砸中了哪个王公贵族。
他这个五品县令,实在是不够看。
“大人,捕头等众人在后,人数较多,所以走得比较慢。”
“捕头怕大人等的着急,所以先命我回来传个消息。”
捕头虽说是新调来不久,但是做事也算是滴水不漏。
县令的心思,他自然清楚。
可是这次的百姓足足有几十个之多,根本走不快。
只能先安排个腿脚好的,先回来汇报。
“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着县令着急的样子,小捕快不敢耽搁,立马把知道的事情说了一遍。
宋翊大概听明白了。
挥挥手让捕快下去休息。
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才坐回了椅子上。
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端起茶杯,杯中的水已经凉了。
宋翊此刻也不在意那么多,只是用嘴抿了抿。
朱英?
他自然是认识的。
朱家一直都是粮长,前段时间因为其父失踪,所以才把粮长之位给了他。
这段时间,宋翊一直忙于其它公事,而且对于其父母之事确实无能为力,所以一直都没有相见。
不想竟出了这等乌龙之事。
宋翊心思微转。
这也倒是个好事。
夏税将至,今年的税收还得靠朱英来完成。
此刻既然已经知道事情原委,他也不着急了。
索性就在后堂慢悠悠的等着,他知道,朱英肯定会主动来找他的。
……
此时的朱英牵着驴正在慢悠悠的走在大街上。
县衙,他肯定是要去的,不过并不是很着急。
这些人偷奸耍滑,去趟县衙涨涨见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正是饭点,早晨出门到现在,朱英还没有吃一点东西。
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了。
其他事情等吃过饭再说。
街市上人来人往,倒也是热闹。
不过叫卖声却是低了不少,想必是因为太子新丧的原因。
一路走来,看到了不少酒楼。
但是因为朱英牵着头驴,进不去。
最终只得坐在一个街边的小摊子上,来一碗阳春面。
驴子就被顺手拴在了板凳上,毕竟不能影响他人做生意。
面是好面,却没什么味道。
朱英倒也是能理解,对于底层百姓来说,能吃饱已属不易,更何求其他。
一碗面不过两文,倒也便宜。
朱英掏出两文钱,放在了桌面,正准备离去。
一双骨瘦如柴的小手,突然出现,紧紧地拽住了他的衣角。
朱英低头看去,是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发的小姑娘。
“乞丐?”
小姑娘摇摇头。
朱英拽了拽衣角,被抓的死死的。
“认错人了?”
小姑娘抿着嘴巴,不说话。
只是眼睛通红,死死的盯着他,满是哀求。
“我只是个普通人,管不了闲事!”
刚才的国公府,让朱英心有余悸。
他直到那时,才深刻的明白,大明虽有法律,但是只对普通人有用。
或者是身份对等的人有用。
对于他这种百姓,即使被杀死了,也是可以法外开恩的。
所以,对于多管闲事,他没有一丝的兴趣。
“这是十文钱,拿去买点东西吃!”
朱英又从怀中掏出铜钱,递给小姑娘。
小姑娘依然没有松手,只是倔强的摇了摇头,泪水已经在双眼中涌动,快要哭出来了。
“我真的只是个普通人,做不了什么!”
“放手!”
朱英的语气逐渐严厉,丝毫不被泪水打动。
这个大明朝,如今他自己都是随风飘摇,仿佛是无根之木,又哪里能照顾得上一个小姑娘。
他不想连累别人,也不想牵扯到别人的漩涡之中。
小姑娘的手依旧没有松开,更是直接跪在了地上。
眼泪已经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就是无声的哭泣。
双眼一片朦胧,但是两只手依然不肯松开,任凭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
朱英叹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小姑娘发生过什么,但是肯定是想逃离某个地方。
只是不知道为何偏偏选中了自己。
朱英有一瞬间有过犹豫,但还是作罢。
“我最多给你一两银子,其他的,实在是爱莫能助!”
朱英将手中的铜钱,换成了一两银子。
一个普通的农夫家庭,一年也就赚七八两银子。
小姑娘还是摇头,眼睛根本未看向银子一眼。
这是打定主意要自己带她走了。
年纪虽然看着不大,却是个认死理的性子。
“哪里来的野丫头,别影响我做生意!”
面摊的老板终于看到了这边的情形,帮忙呵斥。
这种情况以前经常发生,不过近些年倒是很少见到。
也就是面前这个年轻公子脾气好,换做是其他人,早就一脚将其踢开了。
老板虽然同情小姑娘,但是不能影响了自己的生意。
大明居,每一个努力讨生活的百姓都有自己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