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开业大吉

“奶奶,给我们下五碗一块五的,五碗两块的,我的那碗多放点辣椒,他们的稍微放一点就行。”

在路上已经问好大家要吃多少分量什么口味的杨俊逸,一进门店就把情况报了上去。

二十四年后,同样一碗面已经涨到了五块,当然这个物价跟那些一线城市比起来,还是很低的。

某个本来以火锅出名,后来以南桐出名的城市,同时期一碗三两的小面卖十二。

而即便是在省会江城,一碗红油热干面也就卖六块。

除了请托之外,杨俊逸还给老两口出了几个小主意。

比如说把桌椅摆在外面,让过往的行人更容易看到,不需要走到跟前才发现原来是个卖早餐的。

又比如说在桌子上放了两碗酸豆角、咸菜丝,煮了一高压锅绿豆粥一起卖,五毛就能喝一碗。

这样就算是上了年纪,不喜欢吃热干面的老人家,也能成为潜在客户。

加上五毛钱一个的卤蛋,三毛钱一张的豆干,主打一个跟别人差异化竞争。

街对面那一家,甚至连个门店都没有,味道也比不过王淑娟,不搬走的话将来怕是只能捡点残羹剩饭吃。

由于大家都打算在店里吃,也就没用一次性的圆纸碗装,而是用的盛菜的碟子。

如果客人急着带走,想端在手里边走边走的话,熟练的店主可以同时给四碗面打调料。

本地人的话,如果不特地说是默认不用加高汤,用蒜水、卤水就能拌开面条的。

那用筒骨熬出来的一小锅高汤,卖完两塑料篮子宽粉、细粉刚好合适,这两都是带汤的。

还会另外赠送一点青菜,夏天一般是空心菜,也就是蕹菜,在西南F4则叫ong菜。

给大家下好面之后,王淑娟还每人送了一杯冰镇绿豆汤,用的也是一次性杯子。

说起绿豆汤,有些地方煮出来之后汤是红的,绿豆还是完整的。

本地的是真绿豆汤,豆子也煮的稀烂,喝到最后不晃荡一下的话,就会跟绿豆沙一样黏在杯底。

十个小朋友,把门口两张桌子坐的满满当当的,一个个埋头吃的巨香。

一名本打算去街对面吃的大叔,走着走着脚就不受控制的拐到了王淑娟面前。

“给我也来碗热干面吧,绿豆汤也来一杯,多放点辣椒。”

俗话说的好,来都来了,大不了不好吃的话,以后再也不光顾这一家——这就是大多数男性的消费理念。

但如果觉得合自己口味的话,世界上就会又多出来一个固定刷新的NPC,并且一直点同样的菜式坐同一个位置。

不过拌好了一入口后,他就知道自己以后只能辜负街对面那一家了,不是他喜新厌旧,而是差距太过明显。

今天是开业第一天,为了追求面条的劲道赚个开门红,老两口凌晨五点就起床开始掸面。

等以后家里有了冰箱,就能下午掸好放着冷藏了,虽然会损失一部分口感,但总比每天太阳还没出来,就爬起来干活强。

这付出显然没有白费,就算是杨襄武这样舌头木的很的人,也能吃出来面条之间的差异。

调味更不必说,做了几十年菜了,王淑娟能保证每一碗面的味道都是一样的,绝不会一碗咸一碗淡。

本来杨俊逸还以为要在店里磨蹭个十来分钟,才能吸引到大批客人的。

没想到村子里的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们,突然一起赶了过来。

跟王淑娟关系最好,也就是家里种了桃子、石榴的刘细苗,没好气的责备道:

“你跟杨dia做的好大事,怎么也不提前跟我们说一声?难道我们还吃不起你一碗面了?”

“你这话说的,我们这不是怕太麻烦你们了嘛,况且俊逸说的也有道理,一家店总不能靠你们撑着不是?”

听到奶奶把话拐到自己身上,杨俊逸连忙把盘子里的面条扒拉进嘴里,一口喝干净绿豆汤,再抽了张纸胡乱一抹嘴巴。

拎起放在地上的书包起身就跑:“奶奶,我吃完了!我去学校了!!”

开玩笑,再不跑的话,就要被一群看着自己长大的街坊蛐蛐了,能从他刚出生说到现在为止。

葛亮跟葛龙广的长辈也在人群里,消息显然是他们转告给其他人的。

见杨俊逸这个始作俑者都跑了,剩下的几个人也不敢久留,纷纷有样学样。

见他们转眼就跑光了,刘细苗便话锋一转八卦起来:“怎么突然想到开店了?”

“都是俊逸出的主意,连位置都是他帮忙挑的,说起来这孩子最近好像懂事了不少。”

“我倒是没看出来,不还是跟以前一样古灵精怪?估计好不了几天,又要被你追的满街跑。”

“你不懂,我是真觉得他变了不少,现在说话可有条理了,主意也正。”

手里一边忙活着,王淑娟一边解释道:“放在以前,他哪会关心家里有没有钱啊?昨天都在跟我打听存款的事了,实际上哪有什么存款啊?不落饥荒就不错了。”

听到老友这话,刘细苗连忙宽慰道:“你家四个人在外面赚钱,现在又开起了店,以后肯定过的红红火火。”

“我三个儿子都没什么学历,媳妇更是小学都没毕业,在外面能赚几个钱啊?不还是只能混个温饱。”

王淑娟说着,长叹了一口气道:“我都想着要是这生意能做起来,就交给廷建他们夫妻俩做,我继续帮忙带孩子就好。”

“你这话说的,孩子平时都在学校,你家里那点菜地杨dia一个人就能伺候好,我看你还不如换个地方继续开店呢。”

把面条拌均之后,刘细苗嗦了两口果断伸出大拇指:“就你这手艺,赚个两套房子出来都没问题。”

“我要是真能赚到两套房,就把一楼让给你做门店,让你也沾沾光!”

“那还是算了,我还是更喜欢呆在家里摆弄花草,你那门店还是留给二儿子三儿子吧,别让两个小的怨你一碗水端不平。”

就在两人聊天的这会儿,杨俊逸已经到小学门口了。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忘了一件事——答应请冷豪吃宽粉的,忘记让奶奶给打包一碗了。

没办法,只能明天再给他带了,好在当时没把时间说的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