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哪怕是那些勋贵们,或是执政一州的封疆大吏,除非是上述那些人手上流露而出的,否则都得不到灵源。
可见灵源的珍贵性。
对于武道而言,它便是除了国运、三丹之外,第三大修炼资源。
若非是灵源太少,全部被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五谷粮食多得多,绝大部分人更喜欢用灵源、而非三丹。
无它,灵源比三丹更好吸收炼化些。
等待了一个多时辰左右,一大家子先后到来了。
距离明古十六岁突破至千山境,已经过去了十五年时间。
十五年时间对于大乾最普通的百姓而言,已经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一家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对于大乾皇室而言,却只是一段不能说微不足道、但也是短短的时间。
十五年时间过去,除了明古兄弟姐妹八人成长了不少外,其它的好像都没有什么多大变化。
三位皇后依旧的雍容华贵。
六位皇子、两位公主,依旧的单身一人。
不过八人中,最小的明严都已经十七岁,达到千山境了。
一家人的气氛,比之十五年前,还是要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疏远。
‘都长大了。’
明古心中冒出了这个念头,也没有其它多余的情绪。
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管大乾跟他前世那些封建王朝有多大的不同,皇家的关系好了太多太多。
但终究避免不了这是皇家。
皇位只有一个的皇家。
表面上的一阵热闹后,永胜帝到来,一家人开宴。
饭后,众人各自散去。
独自一人坐着,永胜帝威严的面容上,闪过一抹淡淡的叹息。
‘终究都是长大了。’
下一刻,他嘴角一勾,露出一抹得意、趣味的笑容。
‘也是时候多多教导这几个兔崽子了,想踹窝子、还早了些。’
另一边。
吃完饭后,明古和一母同胞的弟弟明威,来到了亲母宫殿中。
“古儿、你已经达到十海境,即将入朝为官。
以后,你更多的、就只能靠你自己了。”黄皇后面色颇为认真的道。
“母亲放心,儿知道。”明古郑重道。
“嗯,你从小就沉稳、冷静,为娘还是放心的。
不过前朝跟宫中终究是不一样的,为娘要再告诫你一句,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了你的沉稳、冷静,还要加上谨慎二字。
更不要忘记,在履行皇子责任的同时,自身的修炼才是最重要的。
明白吗?”黄皇后正色道。
“多谢母亲教导,儿臣谨记。”明古微微一礼道。
“你入朝为官后,也就可以正式结交各方人士了。
我的娘家,南岭侯府、你也清楚,如今是你表哥当家。
如何跟他相处,你自己决定。”
说着、黄皇后看向明威,肃声道:“威儿、你也是如此。
为娘在此就跟你们提前说好,为娘对你们的支持,除非是你们的表现有了太大差距。
否则就会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其它的,只能靠你们自己。
明白了吗?”
“是。”明古、明威两兄弟面色肃然应道。
“好了,为娘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都回去吧。”黄皇后语气温和下来。
“儿告退。”
明古、明威离开了坤静宫。
兄弟二人一路闲聊着,出了皇宫、各自回府。
登上马车后,即便明古早就做好了准备,可想起跟刚刚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却没有多少话可说的情景,仍是不禁心中一叹。
两息后,恢复了波澜不惊的情绪,默默整理着此次进宫情况。
自家老爹知道了他不用国运、靠自己极短时间内突破至了十海境。
算是为以后突破到王者境做铺垫。
相应的国运、灵源,也都到手了。
还有几天后、正式入朝为官的事情。
再活一世,三十多年了,总算是再次‘长大成人’,真正要面对这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世界了。
对此,他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回到府邸后,明古接下来的几天,分出了一部分精力,去了解御史台那些御史的详细情报。
这些年过去,三皇子府的情报系统暂且不说多好,但想要了解一些官员明面上的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
也从不缺官员勋贵们,将这些信息给皇子。
大乾文官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主要分为丞相府和御史台。
丞相府领导六部,调理阴阳、划分四时,治理大乾十亿百姓。
其中的权柄之重,不言而喻。
御史台则是专门监督丞相府的。
虽然御史台最高官员,御史大夫只有从一品,跟丞相的正一品差很远。
但御史台的存在,就是为了监视、制衡丞相府,还有大将军府。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其最高官员的御史大夫,很多时候、也都是由亲王担任。
现在的御史大夫,便是永胜帝的亲弟弟、明古亲叔父,正一品的淮王担任。
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御史大夫,倒是能够勉强跟丞相、大将军对等。
与丞相府的丞相、大将军府的大将军,还有宗人府的宗正,堪称大乾站在永胜帝之下、最顶峰的四个人。
说回御史台。
御史台毫无疑问,就是文官体系,但其职责权柄,导致了武者也可以成为御史。
只是在查案、智慧等方面上,武者御史、不如文官御史多矣。
所以在御史台中的武者御史数量并不多,大多是身份特殊的一些人。
比如御史大夫一职,通常由亲王担任,亲王肯定是武道的。
又比如历代皇子都会成为御史。
待将御史台上下三百多位御史的明面情况,全部了解清楚,明古又开始去了解乾京城其它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们。
不管其信息真假,先将名字、身份之类的记下再说。
一转,六天时间过去。
一道正式的圣旨来到了三皇子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三皇子明古德才兼备,如今已至十海境,任命其为御史台佥都御史,即日上任,钦此。”
“儿臣领旨。”
(第一章,第二章十点前更新,求追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