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以上的孩童、必须进入村学读书,十二岁前达到文道第一层次的童生级别,可去县学的文院继续读书。
十二岁达到武道第一境的练筋层次(皮、肉、筋、骨、五脏),可以去县学的武院继续学习。
十六岁,如果达到文道童生后期层次,可以进入府学的文院。
武道达到第二境换血境,可以进入府学的武院。
二十岁,如果达到文道第二层次的学者初期层次,可以进入郡学的文院。
武道达到第二境换血境后期,可以进入郡学的武院。
二十五岁,如果达到文道学者中期层次,可以进入州学的文院。
武道达到换血境巅峰,可以进入州学的武院。
三十二岁,如果达到文学后期层次,可以进入乾京城的国子监文院。
武道达到千山境,可以进入国子监武院。
无论文武,只可在国子监待五年。
国子监还有一院,叫做兵院,国子监的文武两院学子都可以去试试,专门用来培养兵道人才的。
这就是大乾庞大且完善的教育体系,目的是选拔出更有天赋的人才。
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这些更有天赋的人身上,培养出更强大的存在出来。
从学府的文武两院、对文武两道学子,相同年纪却不同境界的要求,便知道文道、远难于武道。
说回这科举。
文试科举,文道达到学者后期,便可以报名参加。
分为两步,第一步、由官员亲自验证、测试,对方达到了具体哪一步。
同为学者境后期,也是有差距的。
如换血境,换血境十二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都为换血后期。
还有很多学子,因为每十年才一次科举,所以错过了时间,达到了学者境巅峰。
所以很多学子具体达到了哪一步,是一定要测试的。
验证、测试过后,进去笔试。
笔试没有考题,随便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再小的事,都可以。
两者结合,还有年龄,应该说是三者结合。
从中挑选出最有潜力、最有天赋的人才,入朝为官,从从九品做起。
在大乾中,文官体系里,从九品、正九品、从八品、正八品这四个等级,都是学者层次的。
这四个等级,严格来说,也是大乾对文道学子,更进一步的培养。
再对比对比武道,更能知道双方的差距了。
武道最低有品级的官员,是主战军的士兵,换血境巅峰、真正的巅峰,换血境十二层,为从九品。
往上的正九品,就必须千山境担任。
而不管文还是武,不是大乾不想培养更多的文武官员。
真的是国运、资源都有限。
除了每十年的科举之外,还有一条进入仕途、成为大乾官员的道路。
正是之前所说的,只要你文道达到第三境进士境,便可以跨越年纪问题,直接为从七品。
大乾还是有不少这样的人,年轻时比不过别人,科举选不上。
年纪大了,厚积厚发,大器晚成,达到了文道第三境。
总的来说,大乾还是缺少进士境,来者不拒。
武道方面的话,也差不多。
只要你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大乾也不会拒绝你加入朝廷,一切终究还是看实力。
实力够了,什么都好说。
每十年一次的文试考试,主要由礼部承担考官,御史台监察。
明古三兄弟身为皇子,又是御史台官员,当然是来了。
这是明古第一次亲身观看科举,还挺有兴致的。
这次科举,总人数大约在四万多人。
小半是国子监学子,大半都是以往不中者。
一边监察着,三兄弟不时说两句,大多是议论看上去颇有潜力的考生。
当然,他们不会明声喧哗,只是暗自传音。
有些让他们可惜的是,都没有看到多么出众的天才。
想想也是,还是他们的眼界太高了。
他们眼中的文道天才是什么?
是有潜力达到大贤境界的。
是三十多岁便达到进士境高等的刘书温。
是七十多岁达到进士境巅峰,八十多岁突破至十海境的李百长。
有潜力突破至大贤之境的天才,大乾两三百年都难出一个。
尤其是刘书温、李百长这样的,更是大乾立国两千多年来,目前似乎也没有几人能比。
看不到,才是再正常不过的。
三兄弟自是清楚这点,只失望了下,就恢复了平静。
三个时辰后,四万多的考生、便全部经过了验证测试,去笔试了。
明古三兄弟也起身,监察起笔试考场。
这个要轻松些,三兄弟不时聊着、聊着,明昆忽然大大咧咧的传音道:‘老三、听说,常玉投靠你了?’
话音一落,明仑也看向了明古。
面色不变,依旧带着温和的浅浅笑意。
‘嗯,常玉与我颇为合得来,便成为了朋友。’明古平淡的说道,没有掩饰。
这个消息,是前几天传开的。
因为常玉派人送了一只小马驹回乾京城,献给了明古。
消息便传开了。
而这只小马驹的珍贵程度,显然非同寻常。
是在这一次的战场上,表现最为凶猛、最为胆大、甚至是疯狂的常玉,意外获得的最大战利品。
漠妖马王的亲子。
洪荒世界,亿万种族林立,马族是与人族颇为亲近的一族。
人族跟马族联合,还能组成骑兵,实力大增。
但妖人族仗着体内的强族血脉,跟马族更为亲近。
加上洪荒天地,才是更适合马族生长、强大的地方。
因此妖人族跟马族合作的更多,妖人族境内的马族更强。
漠妖就有一位马王,王者境的强者,统帅着漠妖境内的马族。
洪荒亿万种族,一般越是强族、就越看血脉。
马族正是其一。
这只小马驹,就是这只马王的亲子,只要环境合适,将来必成十海境。
王者境也有不小希望。
如此一份大礼,被常玉送给了明古,该明白的都明白了。
此时,听到明古直接承认,明昆、明仑二人哪怕早就基本确定了,也不禁有些不舒服。
(第二章,求追读,谢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