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定国公……”
勋戚膝盖最软,跪了。
有司官员见形势不对,也跪了。
一时间,百官匍匐朝天发誓——
“我魏藻德……”
本是来庆祝打了胜仗的百姓,呆了。
这算什么事。
百官跪在皇城前逼宫的事都是听说过,百官一起发誓还是第一回听。
这群奸诈狡猾的官员还真敢发誓——
不怕雷劈?
只有一些聪明人知道,百官这一跪,想要起来可就难了。
什么是天命?
得上天青睐而降异像者,则有天命。
百官大庭广众下的誓言与其说与天立誓,更像是彻底服从皇家的求饶信。
此后违誓,天罚不一定会来,但——
天子的惩罚就不一定了。
有了所谓天命的背书。
在讲究天人感应的儒家学说中,天子无德而天降灾祸。
在不断的天灾人祸下,大明皇家统治合法性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朱慈烺相信一个道理。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他需要让频繁遭受天灾人祸的平民,重新拾起对大明皇家的信心。
从各方面论证大明皇家仍有天命是一个法子,但不是所有。
勋戚、将士、百姓,反应各异。
朱慈烺将一切反应尽收眼底。
他不清楚神秘的棋盘在打什么主意,但他一直很清楚一件事——
财帛动人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即为利往。
大明穷,他这个太子更穷。
为了维持威信,唯有——
画大饼!
……
“安远侯当受得此拜。”
“足下之人乃当代安远侯,算起来,已过九世。”
柳升这才反应过来。
太子(太孙)给了他多大的一个惊喜。
立功封侯,世爵世禄。
王朝兴起时,不乏盖世之功者。
封侯、封公,乃至封王,从来都不在少数。
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大明朝对不起很多人,唯独没有对不起跟着永乐皇帝打天下的功臣。
后世子孙,与国同休。
“末将……”
柳升一时语塞。
在见到柳绍宗的那一刻,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时候他才明白,一开始反对管二百年后之事的想法,有多么考虑不周了。
没错,他是二百年前的人。
可他也是这二百年后的柳家子孙的老祖宗。
他没想到柳家真能与国同休,世代封侯。
二百年后的大明虽是一艘破船,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早就上船的柳家,面对足以将其骨头拍烂的滔天巨浪,别无他法。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维护大明这艘老旧的大船,使其不要倾覆。
就算是为了子孙,他也得拼一把。
一句轻飘飘的话传来。
“世袭罔替,祖宗家法,后世之君自当从之。”
世袭罔替不是个很好的政策。
随着战火锤炼的初代、二代勋贵逝去,三代乃至之后在温室中成长的勋贵,身上早已无先祖的勇武之气。
国家花费甚巨养出来的,多是一群趴在大明这个巨人身上吸血的虫豸。
世有阴阳。
有人认为不好,就有人认为很好。
当站在为国卖命的将士角度来看,这种僵化的体制,无疑好得不能再好。
一代人的辛苦,换来了世代的富贵。
回报率简直惊天。
问题是,那个朝代没有几个世袭爵位。
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
都说,天子一言九鼎。
可是,开国初年的功臣有几个能善终。
大明朝的天子,真的会遵守承诺吗?
现在,柳升得到了答案。
大明做到了。
永乐皇帝的子孙后代没有食言。
“十世封侯!”
“与国同休!”
“谁来做我大明下一个世侯!”
片刻的寂静后,更加热烈地欢呼震天动地。
“大明!”
“万岁!”
成国公朱纯臣目睹了全程,不由得感慨。
太子的御人之术越发精湛了。
说了半天,气氛也烘托到位了。
可到头来——
太子硬是一个子都没往外掏!
太子越是抠门,朱纯臣反倒越是松了一口气。
“最好一分都别花。”
毕竟,太子手里的银子算起来不少都是——
他的银子!
朱慈烺注定不是真正抠门的人,趁着携大胜之威。
他当场宣读了一道早已准备好的诏书。
“自今日起,凡我大明京师百姓,皆可在城东、城南所设赈灾点用餐,每日两餐……凡壮劳力,愿为大明出力者,另予赏银……参军者,饷银按月发放,午门前设鼓,若有克扣军饷或受官吏欺压者,可至皇宫前敲鼓,城中官员皆不可阻碍……”
百姓在狂欢。
成国公朱纯臣在哀声叹气。
照太子如此大手笔的花法,他们那点银子能挺过三个月就不错了。
他叹息的不是太子会花银子,而是——
花完不会又找他们吧。
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
一两银子也没有了!
朱慈烺的眼神正好扫到朱纯臣身上,虽弄不明白这厮怎突然垂头丧气,可有点他很清楚。
银子——
不经花。
在勋贵和百官身上榨银子,是简单粗暴来钱快。
可问题是不长久。
一个王朝个要的不是竭泽而渔,而是要可持续的竭泽而渔。
他需要一个理财专家,最好还和他一条心……
一个名字自然而然地蹦出——
夏原吉!
……
“胜了?”
“胜了!”
“真胜了?”
“皇爷,真胜了!”
太久没有听到好消息了,在听到消息后皇帝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连问数次才惊喜地站起身子,大呼“妙!妙!妙!”
“太妙了!”
“来人,看赏!”
皇帝在兴头上,但王承恩可还记得一件事。
一件刚刚皇帝亲自批准的一件事。
“皇爷,宫中物资皆由太子统一调度。”
皇帝一愣,终于想起才过去不久的事。
“既然胜了,还有这个必要吗?”
王承恩劝道:“天子一言九鼎,朝令夕改怕是……”
不需更多的说下去,正在兴头上的皇帝自然明白。
“那就过几日再说,朕去找皇后说说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