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两个先进,一个落后
- 大国黄金:从黄金提炼开始
- 意大利肿马
- 2115字
- 2025-02-07 19:35:47
林涛本就是专业的会计出身,一笔账算下来以后众人互相对视一眼。
火成言对姬长风道,“想不到这东西在成本管控这里还能有这么大用处。”
冶炼厂大大方方的给众人通报了原矿购进的价格,连房子雍听了都摇头。
可如今居然这么低品味的矿用高位价格购进,还能挣钱!
房子雍这下是彻底服了。
心里不由道:看来金城县冶炼厂管控成本的能力在全省都是最强的,连我们辉煌县也自愧不如。
“好,好!”
只要专业的冶炼单位能挣钱,那就能够活下去。
这说明我们开办专门的黄金冶炼厂的路子就没有错!
专业的冶炼厂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处理难加工矿;可这种单位是否能够活下去,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没底。
这次的观摩就给黄金局的一众领导们开拓了眼界。
如今的金城县冶炼厂既有全华夏最先进的直接氰化工艺,也有全华夏最先进的焙烧氰化工艺。
偏偏还有全华夏最老土的堆浸法工艺!
晚饭徐道正宴请一众客人在贵宾楼吃饭。
席间姬长风当着县里一把手和一众专家竖起了大拇指,“我总结了一下,你们金城县的冶炼厂是两个先进,一个落后。”
旋即他又话锋一转,“可偏偏都能创造效益哩。”
一行人都跟着哈哈大笑。
董波看了眼钱大壮,两人起身过来跟时翰林敬酒。
“小子真是受宠若惊了。”
时翰林先干为敬,杯底一亮。
“小时啊,你们搞的这套焙烧氰化很好,不过在我看来还是不美。”
董波明显是带着目的来的,干了杯中酒后由是说道。
老厂长知道他话里有话,“董教授,这话怎么说?”
董波笑道,“我的研究方向还是金精矿中的硫元素的应用。”
时翰林恍然大悟。
白天这俩老师其实已经提过一嘴,时翰林说其实可以引进沸腾炉。
钱大壮解释道,“老董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日后我们其实可以尝试采用沸腾炉进行金精矿的焙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呢,我们用来吸收制作硫酸。”
董波道,“先前我们找过很多家金矿,可都没有吃焙烧矿的,如今你们搞成了,让我们也很惊喜。”
“回转窑这东西我们其实之前也研究过,这东西很难对硫元素进行有效的回收,就像如今咱们金城县冶炼厂的固砷焙烧,其实产生的亚硫酸钙处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董波道,“如果我们用沸腾炉直接生产出硫酸来,一来可以外销,二来后续的酸化这里也不用外购硫酸了,一举两得。”
时翰林笑了笑。
怪不得南化这俩教授自告奋勇的要跟着来观摩呢,原来是要推销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沸腾炉这东西早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由得国发明出来了,当时主要用来焙烧硫矿来生产硫酸。
对焙烧金矿来讲其实沸腾炉比回转窑更有优势。
因此后世大概两千年以后,各家冶炼厂都在陆续的淘汰回转窑,都是用沸腾炉来焙烧金矿。
不过当下还没有这套工艺,两位教授想法真正付诸都是在九十年代了。
老厂长低声问了下时翰林,“沸腾炉是干嘛的?”
时翰林在老厂长耳边给简单解释了一下。
老厂长点了点头道,“两位教授,你们说的这套工艺是新工艺,想搞我也得听姬长风的意见。”
谈笑间,老厂长把皮球推给了姬长风。
照例平江市麾下的黄金单位引进新工艺是需要市黄金局点头的。
不过老厂长并不排斥这些新东西,他暗暗记下了。
董波有些失望,“看来,任重道远啊。”
时翰林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酒席如常,一行人时不时的过来互相敬酒,今天好些人也都过来跟时翰林敬酒,还留了联系方式。
散席的时候董波找到了时翰林,他感觉时翰林给自己的眼神有深意。
“小伙子,对于沸腾炉这里你有想法?”
时翰林给董波散了根烟。
两人点燃之后时翰林笑道,“开发新工艺其实也需要一个契机。”
契机?
董波想了想,也是。
单位的目的都是盈利,没有人会为了创新而去创新。
除非有不能拒绝的理由。
就像时翰林说的,搞固砷焙烧当初也是逼上梁山。
时翰林笑道,“比如,硫酸价格暴涨。”
董波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时翰林笑道,“其实我们这些搞黄金冶炼的最后大概率还是要引进沸腾炉的,只是现在动力不足罢了。”
董波道,“你也觉得这事儿是趋势?”
时翰林点了点头。
沸腾炉的优势太大了,只要想吃焙烧矿,绝对绕不开这个名字。
“好。”董波点了点头,“哪天你们金城县的冶炼厂要是引进了这个东西,可别忘了邀请我参观啊。”
董波是干技术的,他推沸腾炉也不是为了盈利,只是单纯的解决华夏是黄金大国,应该尝试这种有价值的东西。
时翰林尬笑了一下。
董波这才哈哈大笑。
自己这话给小伙子添难为了,他如今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还有邀请外人参观的权力?
董波这才想起给时翰林留了一个电话号码。
……
观摩会在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胜利结束。
一行领导都对金城县冶炼厂的评价很高,设计院的专家们对新工艺赞不绝口,京城黄金局的人详细跟徐道正敲定了讲课推广的事情。
姬长风给的评价是:金城县冶炼厂是当下全市工艺最先进、盈利能力最好的冶炼单位。
省黄金局的领导全程没怎么说话,这会儿插了句嘴:全省。
一行人跟着哈哈大笑,可也无不艳羡。
尤其房子雍,脸都绿了。
观摩过后老厂长将自己前些日子准备的报告递了上去:为时翰林提供一个住处。
县里这几天饱受赞誉,不论是市黄金局还是省黄金局、乃至国家黄金局都赞赏有加。
不管是王孝科还是刘汝成那里都签字过关。
拔尖人才嘛,没有理由不照顾,姬长风那句评价至今可还在耳边萦绕呢。
先前冶炼厂也有对这事儿私底下议论纷纷的职工,现在也都不说话了。
人时翰林就有这样的本事。
不服?
那上次回转窑漏风的时候你咋解决不了?
有了新房子,就要忙活乔迁新居的事情了,时翰林又特地去请了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