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集团十周年大会

一元科技集团这次需要同时召开年会和集团成立十周年总结会,所以需要多准备几天。

于洋和王馨从狮城回来已经十多天,这天于洋在总部办公室签批文件。

助理前来汇报“老板,集团各部门和各个子公司开会的内容已经准备好了。”

于洋看了一下时间道“好,通知下去,10点开会。”

“好的,老板”助理道。

半小时后,集团总部35层大会议室,已经坐满了集团总部和各甲级子公司M7级以上高管。

依然是郑岩负责主持会议,十年来一直如此。

先是年会,再是十年总结会议,连着来,但时间都不长。

于洋说了几句问候,郑岩接着汇报“…

2X13年天工集团营收3954亿元夏币;星耀集团营收4678亿元夏币;天御集团营收5558亿元夏币;天权集团营收831亿元夏币;祝融集团营收1241亿元夏币;魁星教育营收42亿元夏币。

金乌集团营收61亿元夏币、银河集团营收3亿元夏币、女娲集团营收1.5亿元夏币。

三家新集团除了金乌开始对外运营,银河集团的业务主要还是对一元科技集团内部,基本没有营收,这3亿元夏币还是夏国航天部门的政策补贴收入。

至于女娲集团,附属医院是非盈利,几个生物医药项目还在实验阶段,1.5亿元夏币的收入只是实验阶段的副产品的收入。

2X13年一元科技集团合计营收16369.5亿元夏币,净利润2500亿元夏币。

东皇投资控股集团持有的三晋矿业集团40%的股份,2X13年分红75亿元夏币,投资国内外两百多家公司股份得到的分红312亿元夏币,黑洲矿产2X13年分红130亿元夏币(占股70%),合计517亿元夏币。

混沌研究院2X13年对外的技术专利授权费用收入93亿元夏币。(感觉越来越像经营策略游戏?)

截至2X13年底整个太一集团(泛指一元科技集团)正式员工93645人,非正式实习员工3572人。

技术研发人员占比40%左右39888人,技术工人、工程师40576人,服务类人员10053人,行政后勤安保这些职工6700人。

按照股份激励计划研发人员、技术工分得集团2X13年总利润8%中的60%,营销人员分20%,剩下的20%由行政后勤服务其他人员分配。

当然每个子公司集团赚的钱优先分配他这个集团的员工,混沌研究院分配模式也一样,挣的多分的多,只有总部人员分的最少。

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今年又拿出了200亿元夏币集团利润和28亿元夏币专利费收入(研发人员可分30%专利费收入)。

以王馨为例,子公司M7级的年薪是120万元夏币左右,加上一些奖金补助每年30-50万,加上分红200万,去掉五险一金,去掉缴税每年到手两百多万不到三百万。

公司还有很多很多外面享受不到的隐形福利,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的人,一般不会离开一元科技集团。

奖励分红剩下的2250亿元夏币,需要缴税近500亿元夏币,70%的1225亿元夏币继续投入到技术研发,30%的525亿元夏币投入到公司扩张。

不要忘了一万六千多亿的营收里面去掉利润和缴税,去掉1800多亿元夏币的人工成本,去掉3500多亿元的外部成本。

剩下的都是内部成本近7000亿元夏币,这些钱还是会继续投入到研发和运营当中去的。

东皇投资集团的投资收入依然不参与虚拟股权激励分红,只不过于洋每年都会拿出来一部分投入到慈善基金里面,用来帮助夏国内一些真正贫困的家庭解决教育,医疗,就业问题,还有环境治理等等。

剩下的钱和于洋私人账户的分红,继续投入到投资业务和家族基金里面,花不完,根本花不完,于洋也几乎没有花钱的地方。

每年分红都是元旦之后,春节之前才发,因为涉及的人员太多,虽然有人工智能“白泽”帮助计算,但是人工复核也不能省略,还要对内公示,代缴税,一套流程下来,分红到手差不多也该过年了,正好欢欢喜喜过肥年。

年会议程结束,紧接着直接又开的集团公司十周年总结会,说是俩会,也只是延长了一会,换个标题多照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于洋简单的陈述了一元科技集团十年的发展历程,第一个十年是集团积蓄力量的十年,是打基础的十年,感谢所有人为集团的辛劳付出。

接着,于洋着重介绍了一元科技集团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

第二个十年要重点发展新能源领域、新材料领域、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生物领域、航天领域。

新能源说白了主要还是电能,不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太阳能、风能、潮汐、地热甚至是核能,最后主要还是以转化为电能的形式进行利用。

一元科技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旗下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向新能源的方向发展。

化石能源最多再支撑三十年,但是十年后,新能源的大幕就彻底拉开了,那时候再入场就有些晚了。

好在于洋几年之前成立金乌集团就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了,电池技术在于洋的漏题下也有了重大突破。

现在天工集团的工程机械、卡车、农机都有新能源的型号,新能源汽车更是未来的主流应用产品。

天鹏航空也在试验纯电动的小型飞机,集团未来建造的所有建筑、集团旗下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将使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

于洋力争让一元科技集团把新能源发挥到极致,发电项目,电储能项目统统加码立项。

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就更广泛了,电池技术的突破还是得益于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于洋本身也是靠高性能金属合金起家的。

祝融集团在高性能金属合金方面一直保持不断创新,现在也已经多元化发展。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电磁流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等都有了研发成果和一定的应用。

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不用多说,一直也是于洋领头的重点项目。

现在整个一元科技集团都在使用的“白泽”和研究院使用的“伏羲”就是很好的例子,多年来人工智能一直在不断进行大模型喂养,朝着真正的人工智能发展。

生物领域一个是为了现在治理蓝星的自然环境和人的身体疾病,另一个是未来人类走向星空不可缺少的生存技术。

这个于洋也知道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仍是打基础的阶段,短时间难以突破。

一元科技集团第二个十年重点中的重点就是航天领域,隐秘计划第一首要目标就是要捕捉“天外来客”。

如果这个失败了,于洋也只能自己埋头默默发展,靠着先知先觉保持短暂的领先,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再次踏足星辰大海就是未知了。

重点发展航天领域的真实目的是秘密,只有于洋自己知道,其他能参与计划的人,都只知道很少一部分,所以对集团内部公布的目的是抢占太空资源。

于洋家里是开矿产公司的,蓝星的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宇宙中无尽的资源才是未来。

就像现在太空的轨道都成为了一种资源,全世界有航天能力的国家都在暗中抢占太空轨道,钢铁马的卫星计划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太空殖民。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科技研发还是最主要的,所以混沌研究院未来的任务最重,只有把技术研发出来,一元科技集团才能将其转化应用。

整个集团看似发展良好,轻松惬意,其实担子还是很重。

最后,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于洋决定从自己今年在集团的分红中,拿出一半大约25亿元夏币,给所有员工再包一个大红包。

于洋讲完,接着就是总部各部门和各甲级分公司对第二个十年规划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

会议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是不是很草率=_=!)

挣了钱就要及时花出去,不然只是一堆数字。

就算不能立刻花出去也要预算出去,于洋要求一元科技集团总部和八大子集团公司,账上除了留够全体员工24个月的工资之外,加一起账上的现金不能超过五百亿元夏币。

按照于洋的规划,今年,混沌研究院将再建一座甲级研发基地,蓉城(6号)研发基地,和5座乙级研发中心,年底的时候要力争整个集团的研发人员突破6万人。

魁星教育集团的技工学校计划,最后一批5所学校,也要在今年建成。

这一批建成后,魁星集团在全国共有25所大型综合技工培训学校(中专)。

每年可培训技术工人50万人,服务行业人员80万人,驾驶人员100万人以上。

而且,魁星教育集团还保持每年免费培训1-2万名退伍军人社会技能的活动不变,以加强军地合作。

除了原来没有完成的项目,天工集团又提交了新建一座飞机制造工厂的计划。

而且随着汽车工厂的建成,天工动力的发动机工厂产能有些跟不上,所以也提交了再新建一座发动机制造工厂。

星耀集团也要新建一座半导体芯片工厂,今年开始第三代天星手机就要开始在国内销售,原来的芯片工厂产能无法满足。

而且用来制造芯片的光刻机都是从海外花大价钱弄回来的,数量有限,所以高端的芯片产量有限。

耀世公司目前管理了8座数据中心,拥有超过100万台服务器(技术升级数量减少),规模达到了千亿兆级别。

8座数据中心有5座和研发基地在一起,所以今年计划扩展到12座,新建4座独立的数据中心,规模再翻一番达到两千亿兆级别,存储能力至少达到0.1ZB。

之前天工集团和星耀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光刻机技术水平和外国还有一定差距,只能制造性能低一些的芯片(第一代是实验室产物没有量产)。

不过今年这个局面就会改变,第三代光刻机在星耀天府实验室已经研发成功,芯片制成工艺达到了17纳米,和漂亮国的技术只有3纳米的差距。

天工精工已经开始制造第三代光刻机,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光刻机和进口的光刻机(22-32纳米工艺)将逐步淘汰给国内的一些芯片厂商,三代天星手机下线的时候将全部使用自己的芯片。

晶圆工厂要新建,天同光电的摄像头工厂、金乌电池工厂也要扩建,于洋喜欢把核心、高端的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不喜欢被卡脖子。

根据于洋对外来产业的布局,新能源和储能也是重要的一环。

金乌集团申请的“捕风”“追光”两个新的新能源发电计划,还有和星耀集团天相公司合作的“充电宝”计划。

在沿海经济发达,能源消耗比较大的地方,兴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站。

每座发电站旁边再建造一座大型储能站,发电多用不完的时候储存起来,高峰的时候再放电。

第一批试点在以魔都为中心的江三角地带和以羊城为中心的江三角地带,两地分别计划投资50亿元夏币,除了自用部分,其他的电能都是直接卖给电力公司。

女娲集团的环境治理项目,其中一项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土地治理,一期在西北承包了一片五十平方公里的沙地用来试验。

经过两年的试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片沙漠的土质已经有所改善,可以种植一些经过基因改良的植物,下一步就可以种植经济作物。

天御旗下的粮油公司本来就在全国租地建农场,一直不断扩大规模。

现在有这么大一块试验地,于是就打算两家合作,用这块地种植农作物,只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就可以了。

如果今年试种植可行,天御粮油公司打算和女娲集团联合起来,再承包更多的沙漠当做农场使用。

今年还申请了10艘万吨级大型远洋捕鱼船,都是由天龙船舶建造。

还有很多子公司分公司都提交了今年扩建、新建项目的申请,这还没到过年,去年挣的钱就已经分的七七八八了。

好在公司一直在盈利,前些年借银行的钱也早就还清,无债一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