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密集发射火箭,研制重复利用航天器
- 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
- 自由分子
- 3154字
- 2025-01-30 14:31:19
五月,由天龙船舶岛市造船厂建造的“海眼1号”远洋测控船,完成海试交付银河集团使用。
“海眼1号”远洋测控船排水量2.5万吨,装备了大量先进的航天测量设备。
集合了一元科技集团的船舶制造、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
自此,所有“扶摇”火箭的发射测控任务,就不需要再通过宇航部的测控船去观测火箭和卫星的飞行状态,每次借用都不是白借的,是要付费的。
再加上集团在地面上修建的4座测控站,太空中大量的测控卫星,银河集团已经自己组建了一套完整的火箭卫星测控体系。
于洋当时考虑到只有一艘远洋测控船有些不够用,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火箭,不能一年到头总让一艘船飘在外面执行任务。
所以紧接着又安排建造了两艘同级别的远洋测控船,“海眼2号”、“海眼3号”,到时候让三艘船轮流出海执行任务。
现在岛市天龙造船厂的船坞里,还有2艘2万吨级专用的火箭运输船(海马1、2号)、2艘1万吨级打捞火箭残骸的“夜叉号”打捞船和1艘4.5万吨级的海上火箭发射平台船(金鳌岛号)正在建造。
这些船将在未来两年内全部完成建造,一起组成银河集团的航天保障船队。
目前使用的只是临时改造的一艘用来打捞“扶摇”火箭残骸的民用打捞船,排水量也只有九千多吨。
等这艘临时打捞船退役了再改装一下转给天御粮油公司的捕鱼船队废物利用。
……
“HJ-2013-乙”重型火箭发动机,是一种使用液氧甲烷作为燃料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了145吨。
现在1号航天试验基地已经进行了30次点火试验,发动机性能基本趋于稳定,比预计年底装配“扶摇-2013-乙”型火箭试射的时间又提前了一些。
到六月底的时候,“小周天星斗”一期计划的卫星发射任务,2X14年任务档期已经完成了一半。
计划中的365颗主卫星今年已经发射了73颗,1500颗小卫星已经发射75颗,中型卫星最后才发射。
72颗主卫星都是在琼州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小卫星一半在琼州发射,一半在1号航天试验场发射,加一起半年时间就发射了3种型号共18枚火箭。
这么密集的火箭发射当然也不全是一帆风顺,一些细小的失误导致发射失败了两枚火箭。
一共损失了“周天星斗计划”中的两颗主卫星和6颗小卫星,价值十几亿元夏币,当然,全世界还没有100%成功率的火箭发射,于洋又不是挂壁,银河集团的火箭发射成功率已经算是很高了。
再一个于洋也不差钱,准备了很多备用的卫星。
就因为如此,银河集团再一次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夏国的一家民营航天企业,为何如此丧心病狂的不停发射火箭?
幸亏于洋一直以来善于隐藏和伪装,这些卫星对外名义上属于数十家公司。
有的属于一元科技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也有南洋、黑洲、阿伯地区的一些马甲公司的商业发射。
也有的盲目跟风的公司或者国家,想拥有自己卫星,又没有发射能力。
通过关系找到了银河集团,购买了一些小型的通讯卫星或者气象卫星,原因无他,银河集团的卫星便宜。
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商业运营,也证明了星河集团的卫星性能不差。
于洋和银河集团这边正愁着缺少掩饰的挡箭牌,也就顺手卖了一些,和自己用的卫星掺杂一起发射到太空去了。
连三晋矿业集团也买了几颗卫星,美其名曰用探测卫星找矿。
总之真真假假,外人也探查不清楚,但是自此各国的情报机构派遣间谍来夏国,往银河集团这边的比以往要多了一些。
黑暗中的战争,是看不见的硝烟,但是仍然充满了血与火,总有一些人在背后默默守护和付出。
每次集团安全部向于洋通报,突发的这些安全事件,于洋都会暗暗想到,来吧,来吧,让你们都有来无回!
于洋不仅给安全部的员工,甚至集团全体员工,都下发过一个内部通告,对于发现事关集团安全的事情,都可以向安全部汇报,最高可以获得100万元的奖励。
除了集团年终分红,员工们最喜欢的就是找那些行走的“100万”。
……
这边银河集团疯狂的发射火箭卫星,只有于洋和夏国宇航部知道内情。
毕竟在夏国地盘发射火箭得报备,宇航部这边唯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太空竞赛,在他们看来,银河集团迈的步子着实有些大了。
于洋对这个问题没有正面答复宇航部,他记得,上一世的这个时候,漂亮国的钢铁马提出了一个更疯狂的卫星发射计划,几年内要超过四万颗以上的卫星,甚至隐隐有着殖民近地太空轨道的意图。
银河集团这两千多颗卫星的发射计划,和钢铁马的这个星连计划比起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
果不其然,没多久,大洋那边的漂亮国,如上一世那样,钢铁马的X公司公布了这个星连卫星计划,不过世人都以为钢铁马是被夏国的银河集团刺激之后才开展这个疯狂的计划。
宇航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特意联系了于洋,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佩服一下于洋的先见之明。
时间一长,在于洋看来,总是使用一次性的运载火箭发射如此多的卫星,着实还是有些浪费。
为了进一步降低未来太空探索的成本,为了加快一元科技集团进入太空的步伐。
在制定“小周天星斗”卫星计划的时候,于洋就和混沌研究院的航天研发部,就提出研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和航天器。
“扶摇”系列已经开发出三型火箭,“扶摇-2010”型为小型火箭、“扶摇-2012”为中型火箭、“扶摇-2013”为重型火箭。
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于洋选择先由“扶摇-2010”型开始进行改造试验,代号:“扶摇-2010-丙”型。
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试验比一般的火箭发射存在更大的风险,所以不能在现有的发射场进行试验发射。
混沌研究院航天总部最终选择在西北无人的戈壁滩地区进行发射试验。
初期的时候,没有直接选址修建新的发射基地,而是使用天马重型卡车改造而来的移动火箭发射车作为发射载具(参考导弹发射车)。
考虑到后勤保障的问题,也没有太深入无人区,选择的临时发射场距离30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金乌集团在西北的一座风力发电场。
整个发射团队由100名混沌研究院的研究员、工程师,50名集团后勤和安保人员,还有10名夏国宇航部的专家、工程师组成。
之所以还有宇航部的人,在银河集团申请发射试验的时候,宇航部得知是试验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当即就提出了开展部分技术合作。
毕竟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也不是于洋的专利,宇航部内部也提出过技术设想,只是一直还没有大的突破。
于洋当然不会拒绝,所以才有了10名宇航部的专家工程师参与。
至于还需要50名后勤和安保人员,毕竟是荒郊野外,技术人员也要吃喝拉撒,也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整个发射团队除了一百多人员,还配备了2辆移动运载火箭发射车,发射指挥车、光学雷达观测车、通信车、维修车、餐饮车、电力保障车、燃料车、后勤保障车、大巴车、工程车等,大大小小的车辆30多辆。
除了这些,宇航部也知会了军部,军部研究后,派遣附近驻军出动了一个连的兵力在发射场附近20公里范围进行巡逻警戒,任务直至试验结束。
现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全世界范围仍是一个技术难题,即使是漂亮国钢铁马的X太空公司,也只是比银河集团早了不到一年,技术上还没有大的突破。
于洋有信心超越钢铁马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毕竟上一世几十年之后,虽说这种技术不是烂大街,但是于洋在漂亮国科研机构也是可以轻松获得。
这第一次测试,“扶摇-2010-丙”型火箭就垂直飞行了20米的高度,横向移动2距离,并且实现垂直降落,而且还没有倒塌。
整个过程虽然只短短历时15秒,但已然超越了世界同类火箭的技术水平。
试验团队在这个临时发射场一待就是半年多,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几乎都没有离开过。
只有少数几个身体较弱的研究员因为生病了被送去住院,出院后还接着来工作。
临时发射场几乎5天左右就进行一次发射试验,刚开始每个月就要失败炸一两枚火箭。
然后经过不断的查找问题,然后做技术改进和完善,再由长安的火箭工厂造出来新的火箭。
通过“大鹈鹕”运输机运到风力发电场的机场,再由火箭发射车拉回发射场去,如此反复多达几十次。
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共进行了超过40次的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发射试验。
期间失败了18次,损失了15枚火箭,最高记录是一枚火箭重复发射了5次才报废。
技术在一次次失败中改进,记录再一次一次自己打破,于洋很是感慨,科研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